第九十七章(5 / 8)

第”这一无上光荣的称号,仿佛是天之骄子,站在了读书人金字塔的最顶端,享受着世人无尽的仰慕与赞叹。

紧随其后的二甲,人数虽不似一甲那般稀少,却也占据了录取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们被尊称为“进士出身”,这个名号听起来同样响亮,足以让家族荣耀,乡里传颂。二甲之中,亦不乏才华横溢之士,只是命运稍作安排,让他们与一甲擦肩而过,但这份功名,已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终点。

再往下的三甲,人数最为庞大,几乎占据了殿试考生的三分之二,他们的头衔是“同进士出身”。虽然这名称听起来不如前两者那般耀眼夺目,但同样是寒窗苦读的证明,是实打实的功名,足以让他们在仕途上迈出坚实的一步。三甲之中,亦不乏勤勉努力、潜力无限之人,只待时机成熟,便能一展抱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甲与三甲之中的头名,还能额外获得一个“传胪”的美称。这虽不及一甲的风光无限,但在授官之时,却能带来一些额外的优待与照顾,算是对他们努力的一种肯定与鼓励。

离那决定命运的殿试还有十日之遥,考生们个个如临大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们一方面要温故知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力图在殿试时能够引经据典,针砭时弊,展现出自己的真才实学;另一方面,还要耐心等待礼部官员的到来,为他们量体裁衣,准备那套象征着身份与荣耀的官服。这套官服,不仅是一件衣物,更是他们即将踏入仕途,迈向人生新阶段的标志。

终于,万众瞩目的殿试之日到来了。考生们身着新制的官袍,那鲜亮的颜色仿佛是他们心中燃烧的希望之火,映照出一张张既紧张又兴奋的脸庞。他们整理好仪容,精神抖擞地踏入那座庄严的大殿,每一步都踏得坚定而有力,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他们已准备好迎接这场智慧的较量。

科举之路,荆棘满布,能通过乡试者,便被称为“举人”,在民间,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们为“老爷”。这份功名,虽不及进士那般显赫,却已足够让他们在当地谋得一份小官职,成为一方之尊。而那些能通过会试的贡士,地位则更为尊崇。他们虽未至殿试的巅峰,但已有了授官的资格,只是前程或许相对有限,难以轻易攀上高位,但即便如此,也已足够让人艳羡。

为官之人,自当注重仪表,尤其是在面见天子之时,更是不能有丝毫马虎。这就像现代职场中的面试,西装革履,整洁得体,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考生们深知这一点,因此,在殿试之前,他们都会精心准备,确保自己以最完美的姿态出现在天子面前。

时间在考生们的紧张复习与精心准备中悄然流逝,转眼间,便到了那决定命运的殿试之日。

那天清晨,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考生们便已起床,跟随着礼部官员的脚步,踏入了那座宏伟壮丽的大炎皇宫。这座皇宫虽是新修,却并非完全照搬紫禁城的规制,而是融入了许多新颖的设计。李清歌,这位前世电视剧看多了的考生,对紫禁城的前三殿、后三宫、东西六宫、慈宁宫等布局了如指掌,但当她踏入大炎皇宫时,却发现这里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皇宫之外,多了许多新奇的设施,如健身区、娱乐区、喷泉、大花园、游泳池,甚至还有一个高尔夫球场,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一个豪华版的皇宫度假村。这些设施的存在,让这座皇宫不仅充满了庄严与肃穆,更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与乐趣。

李清歌对这次殿试尤为重视,她特意选择了保和殿作为考场。保和殿,乃皇宫三大殿之一,地位尊崇,仅次于太和殿。昔日皇帝册封皇后、立太子等大事,皆在此举行,可见其地位之重要。选择这里作为考场,不仅是对考生们的一种尊重,更是对他们未来仕途的一种期许。

考生们生怕迟到,都提前一个时辰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