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6 / 8)

到了保和殿前。他们或站或坐,或低头沉思,或仰望星空,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随着太阳缓缓升起,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进了保和殿,殿试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两个礼仪官站在殿前,一个挥鞭,一个放炮。鞭声清脆,炮声隆隆,仿佛是在为这场智慧的较量吹响号角。鞭炮声一响,考生们便纷纷提笔,开始在试卷上奋笔疾书。他们的笔下,流淌着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这次殿试的题目,是关于洪灾的应对。大炎国的建立,正是从几年前的一场大洪灾中崛起。李清歌出题时,心中别有一番用意。她想知道,这些考生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会如何救灾抢险,保护百姓。她深知,华夏民族自古以来便历经磨难,但从未有一次磨难能够打败我们。我们总是在困难中站起,越挫越勇,这正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所在。

继续阅读

她希望通过这个题目,能够考察出考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希望看到他们的骨气与担当。在她看来,一个真正的官员,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为民请命、勇于担当的精神。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为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这次殿试的主考官,可是当今皇上本人,李清歌。作为大炎的君主,也是唯一一位女帝,她今天要亲自来监考,心中那份激动与紧张交织的情绪,如同春日里初绽的花朵,既期盼着阳光的温暖,又惧怕着风雨的侵袭。

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李清歌身着绣有十二章纹的龙袍,那龙袍上的每一针每一线都透露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她轻手轻脚地走进了保和殿,仿佛怕惊扰了这份宁静。她的内功深厚,走起路来悄无声息,如同幽灵一般,只留下衣袂轻轻拂过门框的微风。

保和殿内,考生们早已端坐在各自的位置上,他们或低头沉思,或奋笔疾书,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如同春雨落在嫩叶上的声音,清脆而悦耳。李清歌的目光先是在男考生的考场上巡视了一番,只见他们个个神情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他们和手中的试卷。

随后,她转身走向了女考生的考场。虽然女考生的人数不多,但她们的存在却如同荒漠中的绿洲,给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的世界带来了一抹不同的色彩。李清歌注意到,这些女考生们同样才华横溢,她们的字迹或娟秀或苍劲,透露出她们内心的坚韧与执着。

就在这时候,李清歌的目光被一个女子吸引住了。她坐在旁边,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长得那叫一个漂亮,眉眼如画,仿佛是从画中走出的仙子一般。她的面容清秀,皮肤白皙,眉眼间透露出一种淡然的气质,让人忍不住想要多看几眼。李清歌走过去仔细一看,哎呀妈呀,这不是杜若兰嘛!她在《还珠》剧里可是出了名的美人,没想到还是个才女。

杜若兰坐在那里,神情专注地写着试卷,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她和手中的笔。李清歌仔细看了看她的试卷,只见宣纸上字迹娟秀,用的是东晋女书家卫夫人的簪花小楷,字体婉约得像树一样挺拔,清新得像风一样自然。那字迹仿佛有生命一般,在纸上跳跃着,诉说着她的才华与智慧。文章写得也是文采飞扬,引经据典,条理清晰,见解独到。李清歌心中暗赞,真是个才女啊!比起紫薇来,那也是毫不逊色的。

回想起杜若兰的经历,李清歌不禁有些感慨。杜若兰虽然才情出众,但感情路却不顺。她曾经历过一段痛苦的恋情,那段经历让她几乎陷入了绝望的深渊。但幸运的是,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生活,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她出现在这里,其实和她的家庭背景也有很大关系。她是家里的独生女,父亲没有儿子,就把她当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