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卉和彩带。它们像是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把好消息送到每一位中举的士子家中。
以前啊,报喜都是骑马去的,现在换成了电动小车,真是时代在进步啊!老百姓们也都跟着小车跑,想看看是哪位才子中了举。他们或议论纷纷,或欢呼雀跃,有的甚至还想沾沾喜气,讨点喜钱呢。小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他们追逐着小车,嬉戏打闹,仿佛这场盛事也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礼部除了派官员报喜外,还把会试的结果分成了男女两榜公布出来。录取的比例早就定好了,男七成女三。榜单一贴出来,围观的人多得不得了,挤得水泄不通。大家或踮脚张望,或低头细看,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名字。那些中举的士子们,更是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说到放榜啊,以前还有个习俗叫“榜下捉婿”。那些有钱的富绅们,会趁着放榜的时候来挑女婿。其实哪里是挑啊,简直就是抢啊!只要听到有人喊“我中了”,只要不是长得太丑的,立马就被拉去成亲了。婚礼什么的都提前准备好了,只等新人入赘。所以啊,以前的男孩子们都得小心着点,免得一不小心就被“捉”去当女婿了。不过好在现在大炎国法律保障了婚姻和人身自由,这种风气就慢慢消失了。但即便如此,每当放榜之时,还是会有一些好奇的人们围观,想要一睹那些中举士子的风采。
会试结果一出来,那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啊。男考生们因为录取率低,所以忧愁的多。他们或黯然神伤,或默默流泪,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了泡影。而女考生们呢,因为以前就没有科举入仕的机会,所以大多不是为了仕途而学。她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出于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自我的挑战而参加考试的。因此,当她们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时,大都大喜过望,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在向她们敞开大门。而那些没有中举的女考生们,也不会太过难过。她们知道,这次考试只是她们人生中的一个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机会等待着她们去把握。
会试结束后,潘晓明就去找李清歌女王询问殿试的日期。他身穿官服,头戴乌纱帽,一副温文尔雅的模样。女王坐在龙椅上,淡淡一笑,那笑容中透露出一种威严和慈爱。她说:“朕最近正好有空闲,金榜题名自然是大喜事,如果能选出一甲三元那更是喜上加喜了。咱们就挑个吉日来举行殿试吧。”潘晓明一听就领命退下了,他赶紧让人去查黄历,想要找一个最好的日子来举行这场盛大的考试。最后,他们定在了十天之后举行殿试。
这十天里,整个金陵城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氛围中。那些中举的士子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或忙着准备殿试的考题,或忙着拜访名师求教,或忙着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状态。他们知道,这场考试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非凡,只有通过了这场考试,他们才能真正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终于,殿试的那一天到来了。清晨的阳光洒满了整个金陵城,也洒在了那些即将参加考试的士子们身上。他们或穿着华丽的衣裳,或带着自信的微笑,或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那座庄严而又神秘的宫殿。在那里,他们将接受皇帝的亲自考验,也将迎来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殿试啊,那可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道关卡了。通过了就能成为进士,成为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进士还分三甲呢!每一甲都代表着无上的荣耀和地位。那些士子们知道,只有通过了这场考试,他们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因此,他们拼尽了全力,挥洒着汗水和智慧,在试卷上书写着他们的未来和人生。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古代科举考试这条漫长而荣耀的道路上,头三名如同璀璨星辰,尤为引人注目——状元、榜眼、探花,他们不仅是知识的巅峰象征,更是被授予“进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