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义离开后,大学士和吏部尚书就空了,朱瞻基锐意进取,比起朱棣时代动不动就杀人,朱瞻基要温和很多,做错了小事,只是口头责罚一下。但要求做很多大事, 革除弊端,他们工作就忙了,有时候大半夜还在加班。
现在少了一个人,其它学士就叫苦连跌,作为首辅大臣的杨士奇,压力更大, 首先就把情况报告给皇帝。
朱瞻基心中早有人选,但不说出来,只是叹气道:“蹇爱卿为人厚道,沉稳持重,廉政善吏,将户部管理的井井有条,大臣们无不夸赞,户部在他的掌管之下,皇爷爷和朕一直都非常放心,可惜天不假年,蹇爱卿老矣,不知何人能为朕分忧。”
混迹官场多年的杨士奇才不信皇帝的话,大学士、户部,多少人眼盯盯望着呢,但多半是守旧的大臣。呼声最高的就是权谨。
权谨是载入《明史》的“孝义“典范人物,曾历光禄署丞,文华殿大学士,后又任通政司右参议。
他原来就当过大学士,只不过年纪大了,退了出来。现在年轻人磨刀霍霍, 李骐支持皇帝改革,闹得官员都喝西北风,他们就想把权谨推出来。
是推权谨还是推李骐,杨士奇也很为难。权谨比较保守,符合大家的意思,可李琪符合陛下的意思,一时很为难。
在班列中的李骐,把目光灼灼望向老师,杨士奇低下头。
夏元吉道:“陛下,大学士的位置不能一直悬空,臣认为朝中有一位贤才之士,可当大学士一职。”
朱瞻基皱眉好奇道:“不知爱卿指的是何人?”
“通政司右参议权谨权大人。”
他此言一出,许多大臣纷纷附和。
李骐脸色一变。
朱瞻基听完就不高兴了。
“谁?”
不知朱瞻基真没有听清楚,还是对于自己的听力产生了怀疑。
“回禀陛下,通政司右参议权谨权大人!”夏元吉这回是一字一顿的说道,“先帝在时,每每对臣子们说,要开启仁的治世, 权大人以孝闻名天下,再进内阁,臣子百姓无不幸甚。”
朱瞻基显得有些错愕,他想过很多大臣会反对,没想到老臣夏元吉会跳出来,看来改革让士绅官员都反对了,要不要暂停改革,他握了握拳头,长舒一口气,自己熟读历史,但凡有作为的皇帝,无不是要牺牲士绅官员的利益而造福百姓的,夏元吉比较保守,年纪大了,反对快速革新也很正常,念及至此,他倒也不惊讶了道:“权大人德高望重,常陪伴朕,是难得的人才,不知权爱卿怎么说?”他把目光投向权谨。
朝中大臣都望着他。
权谨今年已经七十三了,须发皆白,他何尝不知道大家把他推出来的原因,私下里,很多大臣都找过他了。他也看到了新皇帝朱瞻基眼神的哀求。朱瞻基是尊重自己的,他就像自己的学生,学生想又作为,学生想考试。如果自己答应做这个大学士,就是打击了学生的信心,改革的风头会被压下来。
大明的未来,如果不改革吗,按部就班,也不会垮,可如果改革呢?年轻人无所畏惧,知道得少,能折腾成什么样子?
权谨思虑再三,道:“臣多谢陛下厚爱,可臣如今垂垂老矣,蹇宜之比臣年轻几岁,尚不能理事了,何况臣乎,近来,臣每受严寒,都咳嗽不止,浑身酸痛,耽搁大事,臣请求陛下,让臣回乡养老,颐养天年。”说完,他跪拜。
朱瞻基连忙从龙椅上下来,扶起了他:“爱卿快快请起,如今百废待兴,朝中大事还得靠爱卿呢。”
权谨摸眼泪:“臣谢陛下恩德,臣很平庸,这些年来,没有什么建树,都是先帝和陛下的恩遇,臣才有此待遇,臣从陛下弱冠之年就跟着陛下,看着陛下一天一天成长,如今威武英气,英俊不凡,臣万分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