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半仙喝口水接着讲道:“每个人都感觉到了小欢喜的不正常。”
“第八天,洪水消退下去了,大伙儿劫后余生,把婴儿又运回五里店镇的收容所时,王所长发现包裹小欢喜的襁褓中,不见了小欢喜这孩子。”
“王所长急忙解开襁褓,里面只有一根白白的玉米芯,芯上密密层层布满了新剥下玉米粒后留下的印痕。王所长瞠目结舌,眼看着手中那黄色的襁褓,变成了皱巴巴的玉米皮,王所长这才回过神来,小欢喜是玉米棒子小精灵,那些救命的玉米棒子,全是他身上的玉米粒变的呀!”
“洪水退了,王所长带人清理了收容所里的淤泥,进入供堂,就见洪水淹没到书柜的痕迹,水位线恰好就在书柜上龙王爷的脚下。”
“从此,王所长在哄婴儿睡觉时,有了讲事的习惯,她最爱讲玉米精灵小欢喜的故事,那一年发洪水,龙王爷爬上书柜,警告洪水要淹收容所。龙王爷还派了供桌上的玉米棒子小精灵,让他变成襁褓娃娃小欢喜,给饥饿的婴儿送去救命的玉米糊糊……”
杨半仙说道:“好了,今天讲完了,回家睡觉喽。”
诗雅听完故事想到那些养不起被遗弃的婴儿,想想自己,有泪往肚子里咽。
接下来的两天,孩子们不管干什么都无精打采的,怎么也过不去心里的一道坎儿。
李会计更是书法课都没上,星期四接到了何兴旺与方舒晶星期天结婚的消息,这才缓过神儿来,李会计先去了何家,帮助料理结婚的事宜。
整个屯子好久没有喜事了,大家都很兴奋,那时候有个大事大情的,都靠大家互相帮忙,提前两天就要做准备工作。
星期六上午,左邻右舍都去何家帮忙,借厨房用具,桌子板凳,搭大篷,砌炉灶,买菜,贴喜字儿,大家在欢笑中忙个不停。
晚上何家招待亲朋和前来帮忙的左邻右舍。
晚上,小广场也因为喜气而更加活跃,但故事还是要听。
杨半仙在何家吃过饭,按时来到了小广场,大家自动围过来坐好。
杨半仙说道:“今天给你们讲一个《赐鸟》的故事。”
“在明朝时,朱厚照登基对,他还是个贪玩的孩子,干出了许多荒唐事。”
“这年春天的一个早上,他被大太监刘瑾叫起来,去上早朝。”
“正迷糊糊地走着,朱厚照看到两个小太监掏到了一个鸟窝,里面有五只小鸟,小鸟张着嫩黄的嘴巴,叫个不停,朱厚照立刻来了精神,欣喜地拿起一只藏在袖袋里。让小太监将另外几只拿回寝宫好好养着。”
“到了金銮殿上,大臣们纷纷递上奏折,朱厚照一看,奏折多是关于淮河筑堤的事,于是问道: 众位爱卿,淮河筑堤,你们看谁去最合适?”
“大臣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刘瑾悄声说: 工部侍郎石丰。”
“朱厚照大声说道: 宣 石丰!”
“很快,石丰上殿,朱厚照把他叫到跟前,小声问: 你养过鸟儿吗?”
“石丰先是一惊,接着摇了摇头,结结巴巴地说: 没 没养过。”
“朱厚照从袖袋里掏出那只小鸟,递给石丰说: 我在宫里养着,你在家里养着,看谁养的好!”
“石丰小心翼翼地接过小鸟跪倒谢恩。”
“朱厚照转身就走,他心里还惦记着那几只小鸟呢。”
“刘瑾快步跟上来,小声问道: 皇上,您怎么没有说淮河筑堤的事?”
“朱厚照恍然惊醒: 呀,忘了说,光想养鸟的事儿了,下回再说吧。”
“刘瑾也不去多说了。”
“当晚,石丰来拜访刘瑾。他是刘瑾的人,俩人都想趁着筑堤的机会发笔横财,不料皇上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