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讲】(7 / 8)

己有佛性,刚开始是“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

我们讲自然跟因缘是不二,对不对?但是你修行的角度,先肯定自然,我们的本性没有失掉,然后从这个地方再假借因缘来开显。先求不变,再求随缘,从不变的角度来谈随缘,是这个观念。

子二、约狂破

前面是从觉悟的角度来探讨所谓的因缘跟自然,这以下是从迷惑的角度。“狂”就是痴狂之性,这是比喻我们众生一念的无明妄想。我们看经文。

【图五】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

先破绝对的自然。说“本狂自然”,从一个无明痴狂的体性来说,如果它是绝对自然而有,说妄想痴狂是绝对自然而有,“本狂自然”,那么“本有狂怖”,那就表示说,我们本来就具足痴狂之性。那这样讲,痴狂之性既然本来具足,那应该时时刻刻都出现才对呀。不管你是凡夫,不管你是成佛,既然狂性是自然,它应该经常表现出来才对呀,因为它自然而有嘛。“未狂之际,狂何所潜?”假设他已经回光返照了,消灭了狂妄之心,那么他原来那个狂妄之性又潜伏在哪里呢?说一个人成佛以后,他把无明妄想破坏了,那么他无明妄想又跑哪里去呢?既然是自然,自然就不应该消失掉啊。所以,无明妄想也不是自然而有,不能讲自然。

再破因缘,破绝对的因缘。“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既然在没有痴狂之前找不到痴狂之性的存在,那就表示它不是自然而有,所以“头本无妄,何为狂走”?既然头本来就没有痴狂,又是什么因缘而狂走呢?使令他生起痴狂的真的因缘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又找不到原因。我们说无明妄想是因缘生,但是什么因缘而生呢?请你道一句。你又找不出它的最初的因缘,又觅之了不可得。所以无明妄想也不是因缘。

继续阅读

妄想为什么非自然?它这里说,因为真不起妄。真实的心不能生起妄想,所以它不是自然。那么妄想为什么非因缘呢?因为妄本无因。因为它没有生起的原因,所以你也不能说它是因缘。所以佛法对于对立性的、决定性的自然跟因缘是破坏的,但是对于回归一念心性,谈到不二,“理具不碍事造事造不碍理具”,这个因缘自然佛陀是肯定的。我们看总结的地方就容易清楚。

癸二、悟本俱非

当我们觉悟的时候,我们知道头部是本来具足的,它本来没有失掉。

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

当我们知道,能够真实地觉悟,头自始至终都没有失掉,所谓的“知真本有” 。我们的真如本性,不管是怎样地打妄想,心性是永远没有失掉的。第二个,识知狂走,我们又能够了解到一念的痴狂之心而产生了狂走,而这个痴狂之心是虚妄不实的,“达妄本空”。所以,你能够达妄本空,又能够知真本有,你就知道心外求法的因缘、心外求法的自然通通是戏论,但是心内的因缘跟心内的自然是真实的道理。

这个地方等于是总结达妄本空、知真本有的道理。这个知真本有就有点自然的味道。因为真实本性是自然而有,所以你怎么弄它都不会失掉,你造什么杀盗淫妄,你还是可以成佛。达妄本空就是有点因缘了,它缘生缘灭,没有实体。所以你要知道,我们这一念心是理具事造,两重三千同居一念心性。从一念心性出发,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你说因缘说自然通通对;你要心外求法,说因缘说自然通通不对。它的关键点在于你是向外攀缘还是回光返照,关键在这个地方。

我们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其实它整个开悟的过程在前面三卷半。很多重要观念诸位都要好好体会,因为这个对你未来的修行乃至于在临命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