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分别什么是阿难尊者你自己的本来面目,什么是外在的暂时的变化因缘。要把自他分清楚。
我们看下面一段。
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
我们先看看什么是外在的物质。你在见到一切物的时候,什么是外在的物质?佛陀说:阿难!你现在穷尽你能见的功能,“从日月宫”观起——这个日月宫也是在须弥山的半山腰,跟四天王宫是齐的;在四天王宫的附近有日宫跟月宫,就是太阳跟月亮。那么你所见到的太阳跟月亮,都是所见的物质,这个都不是你阿难的本性。这个是外在的物质。
乃至于到了七金山——这个七金山,就是须弥山旁边有一重的香水海,然后有一重的七金山;再一重的香水海,再一重的七金山,如是乃至于到七重。七金山所住的众生福德比天小,比人间大,所以他的宫殿都是宝物所成,他的福报比天还差一点。你现在站在须弥山的半山腰,往下看到七金山,你能够周遍地、详细地观察到这个七金山的众生所住的宫殿,有种种的宝物的光明。这种宫殿的光明也都是物质,也不是你的本性。
好,渐渐更观。你渐渐地由上而下再观下去,你看到了白云的飞腾、鸟类的飞行,看到了风吹树动乃至于尘土扬起,你看到了树木山川乃至于草芥人畜。草是指比较大棵的,叫草;比较小的,像蔬菜,叫作芥。所有植物乃至于人类,种种的畜生、动植物,你往这个须弥山的半山腰看下去,这些种种的万物都是属于物质。这个都跟你阿难尊者没有关系,那都是生灭变化的物质。这个地方佛陀把所见的物质标出来。
好,那么什么是能见?
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这个时候佛陀跟阿难尊者说:这些远近种种物质的体性是有种种差别的,但它们是你能见的见分——这种见精,是同一个见精,它是清清楚楚所能看到的。也就是说,这么多的所见的物质是有很多差别的,但是你能见的见分是同一个见分。身为一个见分,这是一个精纯的、光明的自体,这个就是你阿难本具的见性啊!“诚汝见性”,你还不敢承当吗?
这一科,其实佛陀要表达的就是说,我们这一念心去攀缘六尘的时候,因为时间久了,攀缘久了,我们这一念心已经被六尘同化了,被物质物化了。后面会讲得很清楚。就是我们已经搞不清楚什么是我的本来面目,什么是外在的物质,搞不清楚。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就跟阿难尊者一样,认为见性是个物质,因为他的心已经被物化。
倓虚老和尚在讲《楞严经》的时候,他在期中考时出了一个题目。他说我这个期中考一道题目。什么题目呢?就是一个出家众,你除了上殿、平常做功课以外,你还要怎么用功?你除了上殿、拜佛、诵经、做功课以外,日常生活你要怎么用功?做这道题目。后来老和尚给的答案就是八个字——迥脱根尘,灵光独耀。
这八个字,我们简单地解释一下。我们平常生活是用这个心来主导我们的行为行动,但是这个心的活动它要依止根——有一个所依的根,然后它要有一个所缘的尘。所以你一旦心一动,一定有根有尘,跑不掉的。但是这个地方的“迥脱根尘”,不是说你拒绝了根尘。你拒绝了根尘,你心就不能产生作用。而是你要在根尘的因缘当中能够见相离相。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要知道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你那个清净的本性,什么只是你外在暂时的因缘而已,你要分清楚。这个能见的心、所见的物,什么是你自己的本来面目,什么是外在假借的因缘,你要很清楚的。所以你在整个因缘的根尘当中活动,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