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佛顶性”。所以让他远离怖畏。
第三个,引生渴仰。大佛顶的功德,它是具足万行,它是能够成就妙庄严路。让他产生一个渴仰,产生渴求仰慕之心,他就能够很安定地来聆听以下的教法。所以,在破妄之前悬示定名,有令生欢喜、远离怖畏跟引生渴仰三层意思。
壬五、正破非内。分二:癸一、引例。癸二、正破。
好,我们往下讲壬五、正破非内。正式地破除,先举一个例子。
癸一、引例
【第六讲图7,评论区查收】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
佛陀说,正如你所说的,你身体在讲堂当中,通过这个大门、窗户的开通,你看到了外面的林园。那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亦有众生”,是不是有一种众生,在讲堂当中,他没有看到讲堂里面的东西,而直接看到外面的东西呢?有没有这种人呢?就是没有见到里面的内境,直接看到外境呢?阿难尊者回答说:世尊啊,一个人在讲堂里面安住,没有看到比较近距离的讲堂,而看到比较远的外境的林泉,这是没有道理的。他既然身体在里面,他一定是先看到里面的东西,再看到外面的东西。
先举这个内境、外境来加以说明。这以下正式破斥。
癸二、正破
【第六讲图8,评论区查收】
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继续阅读
正式地破斥了。
佛陀说,阿难啊,你所说的道理就是这样。你这个明了的心,你这个心灵的心,是能够明白地去了别万物的。如果你这个明了的心是住在你的身体之内,那你应该先看到你身体里面的东西,再看到外面的东西啊。就像你这个人在讲堂里,你一定先看到讲堂里面的境,再看到外面的境。既然你的心是住在身内,那么“颇有众生”——“颇”就是不定的意思,那是不是有一类众生,他真的看到身体里面的五脏六腑,再看到外物呢?
“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好,你说这个心肝脾胃离我们心太近了,我们眼睛不能看到近距离,但是手爪毛发的生长情况,这个离我们的内部很远,还有筋脉的转动,你总应该看得到吧?为什么看不到呢?你的心有明了性,而你的心住在身体里面,那你应该先看到五脏六腑,看到手爪毛发的生长,然后才能够看到外境。但事实上我们看不到里面的东西。
所以,总结:既然我们看不到身内的东西,只看到外面的东西,这表示我们这个明了的心住在身体内,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看不到身体里面的东西。我们人在讲堂,一定先看到讲堂里面的东西,再看到讲堂以外。如果心是住在身内,一定看到身内的东西再看到身外,所以住在身内是不可得。
蕅益大师说,一个利根人,七处破妄到第一关的时候就应该开悟了,就是觅心了不可得。我们解释一下。
为什么叫觅心了不可得?我们这一念心一动,我们的心已经跟影像结合在一起。《楞严经》称之为“缘影之心”,已经是一个所缘了,不是能缘。当你的心一动的时候,这已是一个“所”了,一个所缘境,不是能缘的心。什么叫能缘心呢?就是你心不动的时候,你还没动的时候,“父母未生之前”,那个就是能缘的心。你念头不要动,一念不生的时候。
你说: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