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处事之道(2 / 3)

此消失匿迹。

令人唏嘘的是,在现代世界线中真正被保留下来的却是武德绿绮而非是大历绿绮。

儒袍樵夫两眼放光欣喜得看着刘梦棣,静静得等着。

刘梦棣看了看左右,见得没有地方坐,干脆就等在了那琴盒之上。

他将双腿垂地叉盘,然后将大历绿绮放在了大腿之上,深吸了口气。

儒袍樵夫轻轻得将双眼闭上,耳中马上传来了阵阵幽柔的琴曲。

不一时,那儒袍樵夫便又将双眼睁开,看着眼前后生的双手。

他此时真有些不敢相信对方的抚琴之技竟是能高深到这种地步,与之前自己在大琴师朝海先生万古经那里听到的竟会是同一种境界!

那琴声一会轻柔惬意,一堆叠儿刚劲传情,像是水波一样向着四周扩散儿去,甚至连树上的冬鸟儿都停留在枯树之上不愿离去。

儒袍樵夫两眼之间渐渐浮现出了青青墨山,甚至听出了那潺潺的流水之声。

“渔樵问答……”儒袍樵夫在心中心中默念了一声,深吸了一口气之后,伸手向着自己坐着的柴担里摸了进去。

他轻轻得柴担里抽出了一支紫竹长箫,放在了唇边。

只这一吸一吐,长箫里亦是发出了悠扬的声音出来。

长箫的乐声不仅没有干扰到琴音,甚至与刘梦棣所抚的琴声融为一体。

继续阅读

地振高岗,一派溪山千古秀。

这种山河佳景完全在一琴一萧里展现了出来。

可就在此时,刘梦棣的指力突然削减了下去,而长箫之声开始激昂起来。

接着那箫声淡弱下去,琴声却又忽急起来。

这分明就是琴与箫在一问一答。

问答之间相辅相成,以无形的音乐道出了世间的一段故事。

突然间,那箫声一停,双方的默契被彻底打乱。

刘梦棣的琴音也因此停了下来,音乐消散无影。

刘梦棣看着那儒袍樵夫,恭敬地问道:“前辈之箫声真乃民俗之雅,明明如此之雅音,为何停而不奏?”

那儒袍樵夫板着脸不太高兴地反问道:“你所抚的这曲渔樵问答是如何一番事?”

“什么?”

儒袍樵夫白了刘梦棣一眼说道:“此曲始于何代何朝早已不可考证,传闻此曲原篇有八段,经数百年之流传,区别之版不可计数。抛去大同小异者,亦是有多达三十余篇大异者。老夫有幸,寻得了其中的十二篇,这十二篇里有十篇却也只有六段曲谱,幸好其中两篇有八段!”

“哦?”

“老夫刚刚所吹奏的即是此八段之篇幅,比常人还多出了两段,本以为小友会追不上。可、可你的琴曲却是不止八段!比我还多!原本是想考你,却是将我自己给考住了!你此曲从何而来?”

刘梦棣只得言道:“小子并无前辈您这般运气,能寻得那许多小异曲谱。晚辈从一旧书摊处就只获得过一篇。这一篇里虽有十段,但其中数段却已残缺。晚辈拜访了一位抚琴之高手,将其中的八段补全之外又与其一同将剩下的那两段给补全了。”

流传版本的渔樵问答其实真就只有六段。

有些曲谱是被补到了八段,但大多数都是狗尾续貂。

真正能合其曲中之意的其实也是少数。

至于那有十段的曲谱却得等到晚清时候才被人补撰出来。

刘梦棣并不是音乐专业,虽然有所涉猎,但对于《真传正宗琴谱》里的内容并没有去强记。

他刚刚说言的确是实话,那是他自己按记忆与曲音自己给补上的。

儒袍樵夫不可置信地说道:“何方高手呀?敢给古曲私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