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治越六策(1 / 2)

离家日久,俱酒决定赶回巴蜀,主持大局。千万不要在外面浪得不行,大本营却出了大问题。

在临行之前,俱酒针对前期调研结果,结合越国的现状,安排了几项大型的发展项目。

第一,造田计划。

这个时代的吴越地区,典型的水乡泽国,真正可耕之良田并不多,良田都为传统世家所把控。

俱酒在这个阶段不想在越国发动“分田斗争”,挑起内部矛盾。他的目的是将大开发后的土地掌握在国家手中,因为未来这个土地产出的数量,与这些世家所掌握的地块相比,简直不可同日可语。

换言之,吴越的未来有着蓬勃的增长潜力,俱酒要把控的,也正是对未来的预期,而不是对现状的倾轧。

因为穿越者知道,脚下的这块土地,是日后的粮仓之地,经过大开发之后,所产之粮可以支撑起数亿人口的大国。

而目前这个时代,全国总人口也不过三千万左右,相当于后世的一个黑龙江省人口。如果江南提前得到开发,生产力得到提前释放,那么自己一统天下,就有更深厚的物质基础支撑。

回顾中国历史,自唐朝起,关中平原和中原地区的出产,就不足以支撑人口的增长,漕运成为自唐以降每个王朝的头等大事。

漕运,就是南方粮食北运。一度形成了政治中心在北,经济中心在南的格局,直至今天仍没有改变。

俱酒根据后世的经验,制定了分块、筑坝、排水、加填客土等一系列治理方案,并带领汉、越国的水利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亲自指导实施方法。

通过分块可以将整片沼泽化整为零、分片包干,提高施工速度;通过筑坝,可以防止洪水泛滥,淹没田地;通过排水,可以将田间水分控制在合理范围;通过加盖客土可以迅速增长土地肥力。

在“土地王有”的前提下,实施奖励耕织计划,每夫授田百亩,对主动开垦土地者实行“三免五减半”的税赋政策。

第二,良种计划。

通过土地改造,取得肥力高效的良田之后,就是秘密武器——占城稻上场的时间了。

这个时代的吴越,虽然以种植水稻为主,但人们还是受“五谷”概念的影响,还在种一些黍、稷、麦、菽、麻之类的低产出植物,完全就是在浪费地力嘛!

将在巴蜀盆地取得巨大成功的占城稻逐步推广到吴越地区,推行一年两熟、甚至三熟耕种法,因为后世江浙地区一年三熟是常态。还是同样一块土地,古人也可能做到,何况还有占城稻这种高效种子加持呢?

当然,对占城稻种子这种战略性物资,一定却要严格把控。不过越国人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操作经验和高超的保密意识,可以说是粮种保密的先驱。

吴越争霸时期,某年越国谷物歉收,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借粮。第二年,越国谷粮丰收,勾践选择了一批饱满的粮食种子还给吴国,但背地里却偷偷将种子蒸熟晒干。

夫差见勾践还回来优良谷种,开心得不得了,下令将粟种分发给民众种植,结果当年吴国颗粒无收,次年大闹饥荒,为勾践灭吴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三、鱼盐计划。

齐国可以说是春秋战国中,最先富起来的国家,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春秋首霸

晏子使楚时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就是对齐国的真实写照,还造就了“比肩接踵”这个成语。

姜子牙初封齐国时现状是:“地舄卤,人民寡”,于是齐国极力发展经济,凭借鱼盐之利,迅速壮大了齐国经济。

同样是临海而居,同样面临鱼盐之利,齐国可以做到兴旺发达,为什么越国却一直落后呢?

要知道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