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火山口的庞然大物(2 / 3)

新官路商途 更俗 1735 字 2个月前

拼杀过30年,到八十年代,他们在香港是干不下去了,日益艰难,但只要渡海一公里北上,就能重演一遍五十年代以来的商机。

工厂主没变,廉价的工人没变,小规模、简单流水线的工厂没变,来料代工模式没变,也就越发缺乏技术产业升级的欲望。

在低廉的房租、地租、人工,以及诸多优惠的政策之下,香港的小工厂主在内地建起数万家工厂,他们在香港接订单,在珠三角生产,再从香港运出海外。

由于北向的投资额年年增长,内地又有着用之不尽的廉价工人,这也让香港的运输业、贸易业、零售业、娱乐业、旅游业开启新一轮蓬勃兴盛的成长。

当然,最大的赢家还是香港的楼市与地产集团。

数以万计的小工厂主没有技术产业升级的愿望,与人数规模更为庞大的港籍管理人员,赚到钱就回到香港抢楼花,与其他因素共同刺激香港楼市的狂飚猛进。

瑞安化工与鸿臣实业,其实都是香港制造业的佼佼者,能进前十的那种,然而这些年也陷入迷茫与焦虑之中,相当程度上丧失了锐意进取、推动产业及技术升级的澎湃动力。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九月十五日,苏利文、熊玉琼夫妇邀请萧良、钱晋章、朱鸿召、朱璐等人,前往他们在山顶区的大宅用宴。

这时候大家又进一步探讨了,随着大陆改革开放政府的进一步深化,随着大陆国资民营资本的崛起,以及东南沿海城市不再需要转经香港,与外界的直接联系越发密集,将对香港的经济及社会,又将造成怎样的深远影响。

只要摒弃偏见,只要对大陆的持续开放、政局稳定以及经济持续快速增涨有足够的信心,结论其实是显而易见的。

只要内地还不足够开放,香港的桥梁作用没有完全丧失,依托大陆广袤的市场与十二亿人口,依托大陆蓬勃发展的经济,香港还将持续受惠,维持住当下的繁荣,甚至还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不过,数以万计的中小工厂主们,包括香港一度引以为傲的制造业,大概率会随着内地民营资本的崛起而被取代,从此泯然于世。

而等到香港的桥梁作用因为沪市、深市等大陆核心城市的崛起而被大幅削弱,也将必然导致香港的金融、贸易中心地位被削弱。

九月十五日夜受邀聚集山顶大宅的众人,都是实业出身,真正冷静下来,摒弃掉干扰,又有萧良的引导,是不难从迷雾之中隐约看到香港未来二三十年大概率会有的发展轨迹。

讨论到香港产业资本未来的出路,大家思路也比较明确:

第一是回归后的特区政府能够反思八十年代以来香港制造业没落的种种根源,正本清源,坚定不移的推出新的产业发展政策——萧良对这点不抱期待。

第二就是两地融合,香港产业资本抵抗一些负面情绪的干扰,积极与内地正崛起的民营资本,与内地正蓬勃兴起的产业集群,进行更密切的融合——这是萧良正推动朱鸿召、钱晋章、熊志远以及苏利文、熊玉琼他们去做的。

对东南亚此时正酝酿的风暴,即便苏利文这样的人物已经注意到一些端倪,那也是雾里看花,朦朦胧胧,不可能看得有多真切,更难当机立断转化为足够强的决策力与行动力。

萧良前世看到太多的分析文章,此时想要将脉络更清晰的梳理出来,简单到有如按图索骥。

除了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在紧随日本之后,六七十年经济飞速增涨,得称亚洲四小龙之外,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在七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受到产业转移,经济也得到高速增涨,经济实力大增,因而并称“亚洲四小虎”。

然而前世在亚洲金融风暴之中,四小虎根基太浅,未能像四小龙那样打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