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庞大的党项部落。
这里作为两国对峙的最前线,当地居民构成了夏军的核心战力。
宋将刘平曾对于蕃部的战力评价道:赵德明僻守一隅,畏王师问罪,数驰驿奏,愿备藩臣。
于时朝廷若止弃银、夏、绥、静四州,限山为界,则德明远居漠北,可无后日患矣。
乃以灵、宥两州及山界人户并授之,山界蕃汉、劲勇善战,使德明得畜甲治兵,渐滋边患,此鄜延、环庆、泾原、秦陇诸州终不能驰备也。
范仲淹也曾极为推崇这些蕃部战力:元昊巢穴实在河外,河外之兵懦而罕战。
惟横山一带蕃部东至麟府,西至原渭二千余里,人马精劲,惯习战斗,与汉界相附。
每大举入寇,必为前锋,故西戎以山界蕃部为强兵,汉家以山界属户及弓箭手为善战。
以此观之,各以边人为强,理固明矣,所以秦汉逐西戎,必先得西界之城,元昊若失横山之势,可谓断其右臂矣。
从此可见,宋朝一直将横山视为夏国的右臂,可见横山对于夏国的重要性。
横山蕃部生活于宋夏以及后来的金夏对峙的最前线,需要承担极为繁重的兵役。
因夏国人口稀少,为了自保不得不使用“人人能斗击,无复兵民之别”的全民兵制,所以横山地区的蕃部之民极为悍勇善战。
夏制,一般地区“凡年六十以下,十五以上”的成年男子一旦有事,皆要受朝廷调度统筹。
但在横山地区比这还要夸张,除成年男子为兵外,每遇战斗,还会有“老弱妇女举族而行”,妇女也往往做为杂役和正军辅卒共守城寨。
因此横山蕃部民众最苦,最为凶狠悍战,可以说夏军的东方主力皆出自横山蕃部。
这些战力强横的蕃部亦是夏国在横山地区的一道人肉长城。
夏国在横山地区除了兵力优势之外,更是因为横山地区是夏国内非常重要的农牧业基地。
虽是地处边疆,但却是夏国边疆的钱粮生产地。
所以在此地作战夏军便没了后勤之忧,完全可以就地采食,就地作战,可以省去路途运输耗费,这对夏军来说又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多放因素就促成了夏人口中“铁打的横山”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