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夏国应对(2 / 3)

金圣祖 北宫释藏 286 字 2022-11-05

山防线!”

听到横山防线一说,在场的众人皆各自点头称善,也认同嵬名令公所说。

因为这个横山防线太有名了,在北宋时可是抵挡了宋军七十多年,因此横山防线也被夏军称为铁打的横山。

夏国的横山防线在历史上特别有名。

横山就在后世的陕西省北部,宋夏对峙的横山实际上是对应着今天的白于山-横山山脉一带。

这道山脉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缘,明朝以前一般是游牧与农耕对峙,或中原王朝安置内迁游牧民族的地方。

其夏国的横山防线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榆林市境内,为东西走向。

地质多为厚层黄土覆盖的梁状山地,是无定河及其右侧支流与南部洛河、延河、清涧河的自然分水岭。

同时也是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主峰白于山海拔一千八百米,最高点魏梁则达到一千九百米。

横山则是白于山向陕西省东北部的延伸,是芦河与黑木头河、大理河的分水岭,平均海拔一千六百米。

横山的地脉特征总结起来就是“山地险要,环境恶劣,沙卤不毛之地。”

以往的宋军是这么描述横山的:无有水草、不毛之地、地居沙卤、流沙险恶!

从此便可看出,横山对夏军是天然关隘,对进攻的一方是属于妥妥的天险从在。

而夏国的横山防线其实也多有变化,在其初始时是指夏绥银宥四州八县。

但随着时代变化(最主要的一个是绥州彻底丢失给了北宋,即绥德)。

于是在北宋后期的“横山八州则是对应着西夏在此行政建置的八个州、三个监军司。

分别为龙(陕西靖边县东南龙洲)、银(陕西横山县东党岔镇附近大寨梁)、宥(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南城川古城)。

洪(陕西靖边县西南)、静(陕西米脂县西北)、盐(陕西定边县)。

夏(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绥(今陕西绥德县)八州。

以及嘉宁军司(宥州)、左厢神勇军司(夏州弥陀洞榆林市东)、祥右军司(盐州(换地之后改的))。

横山八州均位于陕北后世的明长城一带,其中六个位于长城南侧,夏州与宥州在长城北侧。

但在上一次与金国换地之后,夏国放弃了银州、夏州、绥州、静州此四州与黑山威福监军司。

现在夏国的横山八州已经变成了横山四州,分别还剩下龙州、洪州、宥州、盐州此四州。

尽管只剩四州,但夏军当时放弃的都属于东面州,而对横山防线来说极为重要的西面四州依旧在夏军的掌控之中。

可以说横山的战略位置对夏军来说极为重要,说是防备金国西进的主要基地也不为过。

从地理战略的角度来看,东起鄜延路的横山向西南延伸接天都山到马衍山,连绵的山脉将金夏隔开,各居一侧。

自东向西排列的诸河流如清水河、马莲河、洛河、无定河、延河、大理河、白马川、榆溪河、无尾河、屈野河等纵横分布,切割山脉,形成的河川、谷地,是行军的天然通道,即“兵行需由大川。”

夏军控制了横山,就有了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亦可作为大军的前进基地。

横山后方就是夏国的核心河套地区,此地在手易守难攻,可做为夏军的矛盾。

如横山失守,就相当于长城失守的燕京等地。

敌军则进可夺取整个暴露出来的夏国京畿核心区。

退可将其作为拒夏于国门之外的屏障。

除此之外,横山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横山本地的蕃部是西夏军队的基石,也是决定夏军东方的绝对性力量。

横山山地作为西夏肇基之处,可耕可牧,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