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后顾之忧,另外史可法在西北赈济不能停,宋应星推广高产作物照旧,最大限度压缩流寇活动空间,消弭两线作战的危险,一应物资由神兵卫承担,皇帝以为然,当即命内阁照做,在此嘘寒问暖的空挡,崇祯问起了新军事宜,主要意思是一年后新军将有谁来统领,这个一直是崇祯最关心的,他知道若是按照先前大家商定的来,朝廷自然顺风顺水,若是神兵卫要掌控一切,那么所有的安排就要推倒重来,而且神兵卫和大明之间必然产生隔阂,崇祯认为新军这个权无论如何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不容商量的,陆文夫等人早就明白其中关节,从来就没有想过完全控制他们,所以当即重申由大明忠臣担任主官,他们的意见是第一师两三万人由卢象升任师长,大明或叫提督总督总兵皆可,监军或叫政委由曹化淳出任,第二师由孙传庭任师长,高企潜或杜勋任监军,而各旅旅长将有曹变蛟吴三桂周遇吉黄德功等人担任,第三,第四,第五师会在第一第二师成军几个月后陆续成立,主官看杨嗣昌洪承畴及太子殿下学习进度再做定夺,一旦这几个师成军,那么平定西北收复辽东收复大员进军海外开疆拓土的几个大目标就正式开始了,他们中的部分会随穿越者开赴海外,更多的接触超越他们想象的地域,到时不用多说,民族天性自然会使他们更依赖服从现代人,所以完全可以放手给大明自己管理,不怕他们成为军阀。
这样开诚布公重申新军构成,崇祯终于感到可以放下心来,这样一支天下无敌的军队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是给几个神兵封王都毫不为过,当下命宫里摆下宴席,让几位内阁大臣作陪,宴请陆文夫和高师成,当然现在的御宴不是以前那种青菜豆腐之类的,鸡鸭鱼肉一应俱全,而且都是由神兵教出来的御厨所作,自然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由于气氛轻松很多,大家也就不再顾忌食不语的古训,开始天南海北地闲扯,皇帝和薛国观和现代人打交道时间长,多少有些认识,周延儒谢升则是第一次听说大明以外的风光,什么黑人白人,什么东印度公司,什么黄金遍地,什么一年三熟吃不完的粮食,无一不让两个人惊讶莫名,席间皇帝有意无意问起朱聿键的事,陆文夫和高师成没有隐瞒,说他们准备让这个故唐王随他们去海外开拓,其余藩王也可以报名参加,毕竟大明境内藩王子嗣越来越多,每一位藩王都要封地,必然大大缩减百姓耕地,不如让他们去海外创业,另外随着新军慢慢成军,已然完全不怕任何谋逆之举,可以开始考虑给各地藩王慢慢有条件松绑,一可迅速充实国库,土地收归国有分给无地农民,二可给天家子孙多几条发展之路,绝对有利无弊。
周延儒和谢升听了有心想要反对,但看崇祯全神贯注,薛国观毫不为意,立即明白神兵讲的肯定不是一次两次,估计皇帝早已经心动,便不再插话,反正神兵卫现在是大明定海神针,几乎当大明大半个家,自己引以为豪的那点认识,现在就连以前的学生都不如,不妨就走一步看一步吧,于是整个宴席上都是皇帝和神兵的对答,可以说一顿饭所讨论所决定的事,比几次大朝会有效率的多,皇帝一年多来几次不上朝,几次不理满朝文武的指责,今天看来原因在此,看起来今后更多的是采用小圈子讨论的套路,而不会是大殿之上的众说风云,也预示着朝政未来必有改变,在座的都是人精,都知道一旦皇帝手中掌握了新军,就不可能在被文官集团牵着鼻子走,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动作出来,至于到什么程度,谁也说不清,一句话,自己先得有个心理准备,绝不能被那朝廷腐朽带偏毁了君臣感情。
皇帝很满意,一种即将放开手脚的自由希望摆在眼前,尧舜禹汤一直是他心中的梦想,可惜十几年来被内忧外患搞得精疲力尽,什么理想什么抱负根本无从谈起,也只有在梦里有过几回,如今神兵天降,一扫阴霾,财政好转,饥荒减少,瘟疫被阻,就是建奴流寇也不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