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昏君和奸佞(3 / 5)

,苦了几十年了,觉得自己应该生活有所改善了,搞得几十个挑刺的官员连昏君都骂出来了,不过皇帝并没拿他们开刀,他现在关心的是神兵卫的一举一动,和西北剿寇的进展,没时间搭理这群不干正事的官员,什么叫抓大放小,这就是了。

皇庄两万多亩土地种植的高产作物已经绿意盎然,宋应星紧紧跟着几个穿越者忙碌在田间地头,他开始是不信有亩产几千斤作物的,但看到现代人指挥大量农民一丝不苟种植土豆红薯玉米等,这些从来没见识过的作物真有那么神奇?两万亩,全是这些,不由得他不相信,否则这些神兵卫的神人不会那么费心费力,玉米红薯以前也见到过,只是跟这个没法比,大明南方的红薯只有手指般大小,这里的红薯拿出来有拳头大,玉米也是,民间俗称玉蜀黍,和后世神兵的天上地下,不过他早已经见怪不怪了,神兵卫的东西哪一样都透着神奇古怪,光那些不知名的水果,蔬菜,和饱满的米面就够他研究一辈子的,他现在只要跟着走跟着看跟着学习就可以,这些东西要是成功了,那大明的饥荒就消灭了,是天下百姓之福,善莫大焉,能亲身参与其中,必然彪炳青史,流芳百古,所以他比现代人更积极,更仔细,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搞得神兵卫三番五次强制他去休息,不能让古代最有前途的农学家累死在皇庄。

皇庄另外万亩地已经被改造成军营那个训练场地,新建设了很多木板房,加上原有的皇家院落,这里是部分新军和学校的驻扎地,太子殿下和朱聿键等人都在这里,不同的是太子和朱聿键住的是原皇家园林,普通士兵住的是以现代标准建设的板房,也不知道皇帝怎么考虑的,下了一道圣旨,让各地藩王挑选出一些子嗣前来受训,没经过神兵卫同意,就由几个大太监领来了百多个朱姓子孙,硬要让他们陪太子一起,陆文夫和秦岭基地联系,说孔丘他们认为应该一视同仁,让他们跑个二十里地再说,基地韩冰唐胜军认为没必要,这些人娇生惯养经不起折腾,不如让他们进皇庄学校,平时不用军训,以后也不会让他们担任军职,只要他们能学进一星半点现代知识就行,当然需要收费,每个人先暂定两万两银子的培训费吧,并叮咛一定要跟皇帝说清,不能皇帝自己掏腰包,必须让藩王出,这些藩王一个个富得流油,两万两银子完全是毛毛雨,于是陆文夫代表神兵卫陛见皇帝,再三分说里面的利害关系,意思是说各地藩王绝对比你这个皇帝富有,不要为了面子自己出钱,就是冷眼旁观下各地藩王的反应也需要如此,看看它们对朝廷的态度也好,试试看吧,终于算是勉强说服皇帝下了道旨意,要各地藩王交学费。

崇祯没有想到的是,藩王一分不差交上来不说,还一个劲表示自己家里还有几个子嗣愿意来,问皇帝是不是再扩大一下,就是再加几万两银子都愿意出,搞得崇祯目瞪口呆,他哪知道这些被当猪圈养起来的皇家子弟,早就盼着出来走走,哪怕是出来一天都比呆在自己一亩三分地里转圈自由,钱有的是,只要能出来就是喊你亲爹都愿意,所以一接到挑选子嗣前来皇庄上学的旨意,各地藩王子孙都打破了头,争着出来,就差出人命了,名额有限,都是千挑万选求着藩王才能来的,至于钱吗,光争取这个名额就花了海去了,谁还在乎两万两万银子?

真是大开眼界,一百多个龙子龙孙出来陪太子读书,竟然还能收入两百多万两银子,以前朕天天愁没钱,现在倒好,神兵卫建个学校还能赚那么多钱,各地藩王争先恐后,深怕名额有限轮不到自己,人比人气死人,两万两银子啊,眉头都不眨一下,原来神兵卫说天下只有朕没钱,他内心还有些将信将疑,现在看来千真万确,你看洛阳福王的奏折,说他愿意出三万两银子一个再送几个儿子过来,或者再多点也无妨,最好连他自己也来学习,暮暮天恩什么的,明显在说老子有的是钱,只要你皇帝不把他们当猪一样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