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杨嗣昌受命剿寇(4 / 5)

纷纷归顺,形势对官军不利,杨嗣昌一到襄阳,即布置四正六隅方略,手中近十万人马,妄图步步为营,铁壁合围,张献忠初时不了解情况,左冲右突,吃了很多亏,根据地在慢慢缩小,致使大明朝廷上下以为胜利在望,一片乐观。

而张献忠则痛定思痛,大量派出奸细,摸清了杨嗣昌战略意图,接着联合了罗汝才部制定了“以走制敌,避实击虚”的游击战术,出没无常,飘忽不定,开始慢慢掌握了战场主动,经常打的官军措手不及,但这样小打小闹不是张献忠这个枭雄可以忍受的,他一直想搞得更大,认为不能总在官军的包围圈里折腾,需要跳出去,突出包围圈,才能有力粉碎官军的围剿,于是思量再三,觉得挺进四川才是上策,入四川需要经过几道封锁线,他决定养精蓄锐,待机穿过官军缝隙,突入四川。

另一面大明王朝掘墓者李自成乘势在陕鄂川边境地区活跃起来,只是人数不多才几千老兵,而且很难招到饥饿百姓,和往年大不相同,他很纳闷,往年只要振臂高呼,随时都有大批流民加入,主要是西北各省气候异常颗粒无收,逃荒的实在太多,走投无路之下,大都会选择杀官造反,因此不愁兵源,这次他感觉有些困难,投奔他的义军数量少不说,还有很多流民不愿意加入,说是想去周至县打工,让他百思不得其解,这周至县是个穷乡僻壤,往年经过的时候几乎寸草不生,人丁稀少,这次怎么回事,好多流民放着大碗喝酒大盆吃肉不管,要去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他赶忙排除奸细混入流民中,前往周至打探消息。

大学士杨嗣昌坐镇襄阳,指挥若定,官军几个总兵部署到位,就等和张献忠中军决战,他不知道狗急跳墙的道理,碰上精神病患者杀人魔王张献忠这样一个对手,也是他命中的克星。

此时张献忠和李自成一样,感到除了原先的旧部,收留不了多少流民,长此以往有被覆灭的危险,一心想找个富庶之地抢一把大的,他把目光定格在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只要突破官军封锁进入四川,谁也别想消灭他,进可攻退可守,甚至可以自立为国,而摆在他面前的最大困难不是周旋了十几年的各地官军,而是屡次打败他的四川白杆兵,秦良玉和他几次交锋,都是他张献忠大败,这次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再碰上难缠的白杆兵,因此他派出大量奸细,四处打探消息,深怕白杆兵猛然出现在他身旁,至于那些熊包官军,他还真没放在眼里。

杨嗣昌想调白杆兵参战,只是秦良玉说他手下大部包括马翔麟已入新军,自己正在重新招兵买马,一时半会还不能成军,她说的是实话,白杆兵的要求很高,这不是捡到篮里就是菜,杨嗣昌清楚,就没有再催促,只是督促各路官军加紧追踪,力求早日找到张献忠主力。,为了保险起见也为了鼓舞士气,他出银子又在陕西秦岭神兵卫基地购买了几千板甲等新装备,分发给几路总兵,极尽笼络之意,各路官军也知道这次朝廷下了血本,需要他们毕其功于一役,于是心安理得收下了装备之后,开始按部就班合围张献忠根据地。

此时秦岭基地周至县,天津基地塘沽都在加紧建设,各种简易工厂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拔地而起,各种水泥厂,造纸厂,木材加工厂,造船厂,制砖厂,农场,盐场,学校,宿舍等都在紧锣密鼓中进行,千里之外的大明剿寇仿佛和他们不搭界一样,所有人都在一心一意建设,只有几个人在关注着西北战事,主要是唐胜军陈伟峰范小武孔丘他们几个,大明军队剿灭流寇是不可能的,关键是他们在那能耗多少时间,一旦发现张献忠拼命入川,他们就必须干涉,绝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好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这次农民军死灰复燃应该不会像历史上那样惊天动地,现在的形势也符合他们的判断,农民军和官军互相僵持,谁也吃不了谁,最好能再僵持个一年半载,到那时天津和秦岭就都做好准备,再出击就容易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