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连自己吃饱都难,更别说养家糊口,多少年都只有在梦里才有,所以天津等地告示一贴出立即挤满了各种人,官员商人小贩流民平民士兵等,每天都是人山人海,但很少有人真的来报名,不是不想来,而是不相信有这么高的待遇,当兵吃饭,能求个温饱,连命都不是自己的,哪会有如此好事?多年的经验告诉自己那是骗人的。
关宁军内部已经炸开了锅,许多低级官兵都在议论神兵卫的告示,连高阶军官也在背后热烈谈论,作为帝国最精锐最优先的军队,每年每个士兵能发到二三两银子已经算是烧高香了,每月足额发放二两三两那是做梦,理论上他们该有小十两银子一年,可奈不住各级官员层层克扣,最后到手里基本能顾自己吃饱而已,养家糊口那是军官的事,小兵要娶妻生子想都别想,祖宽等辽东将领先是不信,后来是半信半疑,不信是有原因的,朝廷每年连军饷都发不齐,有一搭没一搭的,这神兵卫虽说神仙手段,可那么多银子不可能从天而降,不是一年两年,长年累月,就是皇帝也吃不消如此大的开支,这还是第一批,据说前后要招收十万,以这上面的待遇,就是神仙也难以养活那么大一滩,不过何可纲吴三桂等年轻将领则认为神兵卫既然能开出如此大手笔,必然是有底气的,光看他们卖出的武器装备和一系列罕有物件,就可以支撑一支强大军队,据说他们在准备造船出海,这海贸的利润那是早有耳闻,再说皇帝允许他们自我收税和养殖种植晒盐什么的,至少每年以常规计算不下百万两的收入,应该是有备而来。将信将疑之际,问题又来了,关宁军何去何从?是参与遴选,还是做壁上观?赶快召集将领商议,祖宽李重镇等人认为他们是朝廷经制精锐,不该掺和,吴三桂何可纲他们则认为应该参与,耳濡目染那么长时间,神兵卫的装备那是神仙都想要的,自己不去,自有人挣破头,一旦新军练成,别说关宁军,就是几十万建奴估计都不是对手,到时皇帝是保留辽东军队,还是裁撤关宁铁骑就不好说了。
大家商议来商议去想出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就是上表要求参加新军,看看皇帝的态度,若皇帝同意,那么预示着皇帝很看重新军,关宁军今后的地位很难保证,若皇帝态度坚决不允许,那就证明皇帝内心对辽东还是倚重的,这个办法获得了大家的赞同,于是祖宽李重镇等人联名上书,要求神兵卫能从关宁军遴选一部分新兵,请皇上恩准。
没想到圣旨很快就来了,非但允许关宁军参与选拔,还要求吴三桂何可纲等副总兵以下皆可参与,这下子大家明白了,皇帝已经完全交心,今后倚重神兵卫了,关宁军变得可有可无,祖宽还特意询问传旨太监,朝廷诸公有什么动静,那太监说,没有引起朝廷太多反对,反而有很多官员也要求到天津来,皇帝已经在拟定前来天津的众多名单,其中有张之极,刘文炳,卢象升,巩永固,史可法,吴伟业,周遇吉,黄得功,毕懋康,宋应星,张煌言,瞿式耜等百余人,都是神兵卫指名要的,还将派兵部尚书陈新甲率内外官员前来观摩,另据老祖宗王承恩说皇帝在询问是否可派太子殿下和诸王子嗣前来,这个消息太重大了,说明皇帝绝对信任神兵卫,更是将大明江山托付给他们了,还是曹化淳高启潜这些阉货聪明啊,早早就看出来了,宁可赖在神兵卫,也不肯出来。
皇帝的这道旨意,关宁军众将全明白了,祖宽李重镇等人若有所失,新军一旦练成就是他们关宁军裁撤的日子,远在宁锦的祖大寿他们还不知道,见到皇帝这份圣旨不知该如何想,吴三桂何可纲他们则喜上眉梢,进入新军是他们的梦想,就是没有这道圣旨,他们也会想方设法进入,现在好,一切名正言顺,只要再忍耐两三年,什么建奴,什么铁骑,都是土鸡瓦狗尔。
第一批报名参军的是王二柱和李铁牛,他们几千人自打找到了恩公所在地,老弱妇女被安置,青壮就被派往海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