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挑选新兵(2 / 5)

们。

崇祯脸上浮现了一丝笑意,心里那个得意,本来就没想处置这些不识时务的官员,就是想看看平日里高谈阔论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正人君子们,如何被羞辱,如何被打击的丑态,现在目的达到了,看你们以后还一个劲乱上折子,捕风捉影,说得朕一无是处,哈哈,什么叫变被动为主动,这就是了!好了好了,都起来吧,以此为戒,将功赎罪,老实干好你们的份内工作,不要动不动就什么有违祖制,与民夺利,要是再有下次,定不轻饶!一顿冠冕堂皇的圣训下去,所有人蒙大赦,真是天恩浩荡,皇上古往今来第一圣主,我等定尽心竭力中兴大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桩本会引起轩然大波的锄奸行动就这样平息了,百官由群情激愤一下子偃旗息鼓,证据确凿,还当场抓到了建奴重要人物,就是皇帝不追究,很多不嫌事大的官员也会咬住不放,皇帝在朝堂上第一次大胜百官,赢得那么干净利落,以前只有朝臣牵着皇帝的鼻子走,搞得皇帝每次都是把愤怒转化成杀人,今天皇帝第一次站在了道德制高点,把那么多君子搞得灰头土脸,险些罢官杀头,很多聪明人回到家细细品味,发现皇帝变得越来越自信了,肯定是后面神兵卫的撑腰,神兵卫出手稳准狠,今后这朝政多半要靠神兵卫当家,曹化淳高启潜卢象升杨嗣昌,就连一向目中无人的英国公和洪承畴都投靠了神兵卫,据说大明干城关宁军都已经人心涣散,自己要是再不识时务,恐怕早晚被淘汰,一场有惊无险的朝会,惊醒了很多人,也使得东林党内部开始怀疑,尤其象史可法等人,跟卢象升走得近,听到的各种打破平生所学的认知的事很多,潜移默化,越来越怀疑东林党存在的意义,甚至开始怀疑圣人教诲的实用性,吴伟业等凡是亲眼看到过神迹的官员都在内心挣扎,一边是自小所学的成规,一边是推翻一切的鬼斧神工,如果说徐光启徐阁老的学说见识还可以勉强理解的话,那神兵卫的一切完全就是神话传说,可以说圣人在世估计也理解不了。

天津基地得到了大笔资金,一片其乐融融,有这样一笔钱在,一切工作就可以从容不迫,海港的建设,盐场的扩展,春播春种,流民收容和检疫安置都显得游刃有余,大的目标是训练新兵,有了这笔银子,可以准备开始了,首先当然是新兵的海选,考虑到大明人的寿命等因素,年龄暂时划分为15到35周岁的范围,特殊人才可以放宽,身体强壮,良家子弟,吃苦耐劳,服从命令,以东北人为主,陕西那面则可以放宽,西北各地人都可以,第一批全是男性,本来基地准备招收一些女兵,因为医疗和后勤方面需要,可大明女人天生的封建思想禁锢,估计很难批量招收,只能是零星培养,况且大都是小脚,不适合行军拉练等高强度训练,因此第一批确定为男性,招收名义上对全大明开放,设置的门槛不高,只要负重三十斤能在一个时辰内跑完十公里越野就可以,这样的考核标准是低而又低的,是考虑到古人身体素质差异制定的,按照孔丘和汪大元金子荣他们的要求,半个时辰都算是多的,场地早就选好了,就是围着天津城转圈,这样说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谁优秀谁作弊一目了然,杜绝事后拉关系走后门。

神兵卫遴选新兵的告示一贴出,立即引起了所有人的热议,杨嗣昌杨廷麟等人是不理解,不就是当兵吗,哪来那么多条件?能跟着上战场就很不错了,还挑三拣四干嘛?可一看后面的待遇,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一旦被选上,先发十两银子的安家费,童叟无欺,保证发到每个人手里,训练期间每个月饷银二两,按月足额发放,最后未被淘汰成为新军正式一员,每月饷银三两,升为官佐则饷银加倍,高阶军官另算,第一批招收名额为两万,陕西那边暂定也是两万,过期不候。这样的条件摆在大明,那就是一人当兵能养活一家子,在富庶的南方可能不算太高,可在灾祸连年的北方,那就不得了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