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联军享受到了京师百姓的夹道欢迎,经历了昨晚一夜的混乱,百姓们对于这些新的秩序维护者颇有好感。
入城部队都是各营最精锐的力量,衣甲鲜明,行伍齐整,他们迅速控制了城内各处要点,以极快的速度恢复了秩序,街上行人不禁,但来来往往都有军队巡逻。
罗汝才、张献忠、李自成、王瑾、纳敏夫五人,带着文武官员百余人和各自的卫队由永定门进正阳门,一路来到承天门前,街道两旁的住户摆设香案,只是不知道该拜谁,所以门前只写着“顺民”两个字。出来跪拜的人都已经把辫子剃掉了,几乎人人都带着帽子或头巾。
文武百官在这里各自散去,按计划去接收各处衙署,而四大反王和王瑾等人则进入了皇宫,承天门、端门、午门、金水桥、皇极门……一行人沿着这个中国权力中心的中轴线走过。金红两色的高大建筑带来了森严的气氛,人在澡堂子里是看不出等级高下的,必须要建筑、服饰的衬托。
走在这个队伍中的,有农夫、驿卒、帮工、矿夫、牧民、逃兵,屡试不第的穷秀才,有功无赏的小军官,不堪赋税的寒门地主,被官兵勒逼的商贩,甚至穷得要饭的宗室。每个人原来的身份,都和这里极不相称,可现在,他们换上了盔甲和官服,虽然并无华丽的装饰,却也有了做官的威严。
有一些士兵居然曾经是皇宫的太监。皇太极占领京城之后,把原有的数万太监遣散得不到一千人。另一时空李自成也这么干了,但顺朝没收了很多大太监的庄园,让太监们种地也并非难事。太监中固然很多是流氓无赖以求幸进,但也有不少是生计无着不得已走这条路的穷人,那几十个大太监固然呼风唤雨、富可敌国,底层的小太监也是水深火热。而清朝把太监的庄园都圈占为旗地了,被裁撤的太监不免老弱者填沟壑,强壮者或为农奴,或铤而走险。结果就是不少太监投入木怀玉麾下,现在都有做到军官的了。
在这些熟悉地形的人的带领下,反清联军开始清点皇宫内的人口财物。经过两次易手的混乱,皇宫里还剩下宫女两千多人、太监五百多人。李自成和纳敏夫都不用宦官,张献忠和罗汝才用宦官,但用的数量很少,南京皇宫和福王府里的太监已经够他们役使了。因为将来紫禁城归谁还不知道,所以所有的太监暂时先留用,继续维护紫禁城日常的卫生和维修。至于宫女,用不了这么多,只留下一百人,其他的年老者出家为尼姑、道姑,年轻者分嫁军队中的光棍。
这种在现代社会和强抢民女差不多的政策现在却是莫大的善政。宫女理论上服役五六年之后是可以出来嫁人的,但理论上大明朝还三十税一呢。宫女在宫中和坐牢也没多少分别,否则也不会有嘉靖年间宫女起义的事了。现在她们被放出来嫁人,地位高的看不上她们,大头兵又排不上号,能轮得到娶她们的基本上都是底层军官,家里有几十亩地的小军事地主,反正这年代所有婚姻都是包办婚姻,能包办给这样的人,对于之前在皇宫中空耗年华的宫女来说简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一行人步入皇极殿,也就是传说中的金銮殿,全世界最大的殿宇。皇太极管这里叫太和殿,不过未来不会有人记得这个名字了。
“永乐十八年时奉天殿建成,次年就失火烧了,正统年间重建,嘉靖年间又烧了重建,改名皇极殿,万历二十五年的时候第三次失火,重建花了三十年,一直修到天启七年。这次修三大殿,在天启年间就总共花了将近七百万两银子,万历花了几百万,泰昌也拨了内帑一百万。最可笑的是,工部当时拍魏忠贤的马屁:‘虽前朝册籍无可稽考,而工倍费省未有如斯举者也。’都没有籍册可考,他们就能知道省钱了。魏忠贤手下的胡良辅报账一百一十万两,工部查账的时候,却只查出三十一万两。一个胡良辅在这一个项目上贪的,就够四万兄弟一年的军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