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鞋机子,然后直接送到王府。
京城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街边又多了几个茶摊,年初那会儿征召役夫修水泥路,三个多月京城附近能修的就都修好了,没过多长时间,玻璃坊开张,又是招人又是外地人进京来买玻璃的,紧跟着,又是朝廷要建图书馆。
到处都是用人的地方,因此一直到现在,京城里的劳力,只要是勤快的,就没有多少歇着的日子。
再加上做罐头的办法不知从哪个大户人家传出来,有外地的货商来收,京城的百姓靠着做这个,也能有不少收入。
百姓们收入多了,这日子自然就好过起来,出门在外,舍得喝茶的人也多了。
入秋后,茶摊子上就多了不少性温补的茶水,游蕊走着回妇幼院,便看见一个茶摊上专卖银耳炖梨的。
虽然不加茶,但摊位上的人也不少,只见那摊主提着个长嘴儿的铜茶壶,茶壶的嘴儿也足够宽,一倾倒,顺着滚烫茶水出来的,还有碎碎的银耳和切成棋子大小的梨子块儿。
游蕊看着应该挺好喝,走过去跟摊主定了五十杯,让他待会儿沏好给送到游氏妇幼院。
摊主才来这边做生意,并不认识游蕊,但一听这话还是很高兴的答应下来,笑道:“咱小本儿生意,您得先给些定金。”
游蕊身上没带钱,还没来得及说话,不远处一家铺子门口嗑瓜子的妇人道:“老张头,她可是前面妇幼院的院长,你尽管沏茶,一百杯的茶钱也缺不了你的。”
老张头赶紧道:“失敬失敬了,都知道您那里能救生产危急的妇人,我可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游蕊想说别把妇幼院看得那么神,无论到什么时候,大夫都不是神仙,但想了想,也没有开口灭自家威风。
给当下的客人沏好茶,老张头就喊那边煮茶的老妻赶紧洗梨子,再煮一大锅。
游蕊到妇幼院没过两刻钟,那老张头便推着个手推车,送来整整一车银耳炖梨。
玻璃厂坊那边早已工艺纯熟,仿着茶杯做的那种却要比茶杯大两个的玻璃杯,如今是京城店里、人家最常见的物件儿。
以前想买到还要有门路,现在大街上都是卖的,这老张头用的便是那种大玻璃杯,一杯炖梨却只要三文钱。
周霞一文不差地给老张头付了账,便招呼不忙的护士们过来拿,一人一大杯,在这干凉的秋季喝下去竟然十分舒服。
有住院妇人也想喝,就让家人去买,三三两两的,也有二十几杯。
只这一会儿,老张头那摊位就卖出昨天一上午卖出的量。
他那个摊位热闹是时不时的,人多就那一会儿,妇幼院这一买一大车,还真是让他的炖梨水出了个小名,给他打开生意了。
游蕊觉得梨水很好喝,秋日天气又干,傍晚下班回到王府后,她就去厨房让专门负责炖汤的大厨,给炖一些冰糖银耳雪梨水。
因为府里多了两个先生,游蕊还交代炖好了给先生们也送去一份。
主子们都不慢待两个民间来的先生,王府的下人们自然也不敢,于是程英和周怀民在王府住着住着便自在起来。
比之刚来那会儿,两人还都胖了不少,可见王府的饮食是很不错的。
唯一让两位先生头疼的就是,三个学生稀奇古怪的想法有些多,时不时抛出一两个问题,问得俩先生都哑口无言。
但是吧,人家的家长是王爷和王妃,程、周二人头疼也不敢去告状。
尤其是程英,很怀疑这仨孩子长大了,能不能做到为民请命。
桂榜又要公布了,游蕊回到正殿的时候,宿岩也已经从政事堂回来,正在那儿看赤阳卫从贡院内拿出来的桂榜名单。
怪不得不缺人用,这一年得出两批“毕业生”吧。
游蕊到内殿换身衣服,才过来坐到宿岩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