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撒冷圣殿山,升到天堂,会见早先的先知们)之后,耶路撒冷长期被控制。《古兰经》17章1节记载穆罕默德夜行前往耶路撒冷的事迹今日耶路撒冷圣殿山上2座清真寺都为纪念这一事件在古兰经中提到的是阿克萨清真寺,而相信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登霄石就在圆顶清真寺。
耶路撒冷城位于巴基斯坦中部的犹地亚山,东近死海,西临地中海沿岸平原,面积109平方公里1967年,海拔720790米,人口5671万1993年底。耶城由旧城和新城两部分组成。1860年前,旧城由呈等边四边形城墙围绕,城内分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基督教徒四个居民区。
公元前1028年,扫罗王及其继承人大卫王将各部族联合成一个民族。公元前1004年大卫王将首都建在这里,并把约柜移置至此,从此确立了耶城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大卫王之子所罗门王在这里建了犹太人的第一圣殿。
这之后近3000年的漫长岁月之中,在外国占领和统治下,耶城历尽磨难和沧桑,几经兴衰。有些统治者在此大兴土木,有些统治者进行掠夺和破坏。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十字军、马穆鲁克军、土耳其人、英国人等均作为征服者在此行使过统治者的权力,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
他们积极确立本民族的势力范围,努力传播自己的文化和宗教影响。但前进的历史车轮辗碎了侵略者的美梦,耶城在劫难中逐渐成长、壮大,成为举世瞩目的历史名城。
耶路撒冷是犹太教的发祥地和教徒们心目中最圣洁的地方,是该民族历史的见证和民族复兴的象征。
旧城内锡安山上的西墙是公元70年遭罗马帝国摧毁的第二圣殿残留的遗迹,原第二圣殿庭院西侧的围墙,是犹太教徒的朝圣地。相传罗马人占领此城时,犹太人每逢安息日常来西墙下哭泣哀悼,以寄托对故国的哀思。此后,各地犹太人亦常来此嚎哭,故又称“哭墙”。该墙已成为阿克萨清真寺西院墙的一部分。此外,还有著名的大卫塔、圣安妮教堂、圣雅各教堂等具有浓郁东方色彩的建筑和众多的古犹太会堂等。
耶路撒冷又是是基督教的圣地据传,基督教创始人耶稣被其12门徒之一的犹大出卖后,被犹太祭祀长和守殿官并长老拿住,罗马帝国犹太省执政官彼拉多判无该死的罪后,迫于犹太民众和宗教人物的压力将耶稣钉死在耶城外的十字架上。《圣经》称,耶稣去耶路撒冷仅仅是遵照上帝的旨意,为救赎世人之罪而死。但他死后复活,40天后升入天堂,重又回到了上帝的身旁。耶路撒冷是耶稣一生中在最关键的时刻度过的地方。
对基督教来说,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救世主。耶稣被钉死的受难地,最后一次晚餐餐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之母海伦娜太后于公元335年巡游耶城时在耶稣墓地上建造的圣墓教堂等等,均是世界基督教徒心目中的圣地。耶路撒冷自7世纪后又成为仅次于麦加、麦地那的教第三圣地。相传教创始人穆罕默德52岁时,在一个夜晚被天使从梦中唤醒,骑上一匹银灰色人头牝马,追随天使从麦加来到耶路撒冷,脚登一块岩石,升上“七重天”。在接受“天启”后,于黎明返回麦加。用这块圣石萨赫莱阿拉伯语意为岩石命名的清真寺坐落在旧城东部锡安山台地上的26万平方米的圣殿区里。该寺建于公元668691年,结构严紧,色彩绚丽,造型美观。圣地南端有座建于公元709年的宏伟的阿克萨清真寺。“阿克萨”阿拉伯语为“极远的”意思,来源于传说中的先知穆罕默德的那次神游。该寺的建筑风格比较独特,没有一般清真寺中所必备的宣礼塔。在教寺院中,该寺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堪称第三大圣寺。
“耶路撒冷”在希伯莱语中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