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专家考察发现,潞王墓建于万历四十年,也就是公元1615年,而赵氏墓建于万历三十年,比潞王陵早十年,所以赵氏墓的地宫比潞王墓的地宫大,潞王本人应该是非常清楚的。到底究竟是为什么?
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十七年,潞王离京到河南卫辉就藩之时,除其正妃李氏随同外,他的母亲李太后还派了跟随自己多年的贴身宫女赵氏随其就藩。
知书达理、聪慧大度的赵氏帮助潞王做了很多造福当地百姓的事情,也帮助他化解了很多矛盾,解决了很多问题,所以,潞王深深的爱上了她。
赵氏在名份上虽是随封侍从,但因为是太后钦赐,所以在潞王宫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于是,赵氏死后,潞王违反明朝规制修建了赵氏墓。更为了死后相见,在两座陵墓之间还修有一条地下通道。
可见,赵氏虽为潞王次妃,却得到了潞王的真挚深情。为了她,潞王宁愿对大明祖制阳奉阴违,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也要死后与她长相厮守。
那这吴贤妃的陵墓又蕴含了哪些未解之谜呢?
不同的史册对吴贤妃的记载差别巨大。综合起来,史载吴贤妃她身世跌宕起伏,曾是宫廷女官,又是罪臣汉王朱高煦女眷,宣宗即位后又封她为贤妃,他的儿子朱祁钰封为郕王。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在大臣的拥立下,即皇帝位。他的亲身母亲吴贤妃被加封为皇太后。明代宗朱祁钰病逝后,她仍保留“宣庙贤妃”的封号,寿终正寝。
她的陵墓如此精致大气,又连同明宣宗之陵墓,也是因为她如同潞王妃一样地位特殊,亦或是因为明宣宗对她一往情深?
对未知历史的探索极大地吸引了我的兴趣,我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孤身一人处于黑暗之中的恐惧,继续着迷地搜寻着这墓室的奥秘。
墓壁上的诗文,字体娟秀刚劲,婉若游龙,颇有欧体风骨。因为我本人也研究石刻书法多年,很快能辨别出来应该是一个女子的字体。
四面还有精美的壁画,其中有两幅画正是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宣德皇帝的真迹《莲蒲松荫图》和《嘉禾图轴》。难得的是,现故宫博物院的《莲蒲松荫图》实为《莲蒲》和《松荫》两段,而《松荫》一段已经残缺一半,而这张壁画竟然完好无损,且完全契合,当为故宫博物院藏品的完整版本。
另外,墓壁上还有精美的《仕女图》、《海棠春睡图》。细细端详,留白题跋处均盖了“吴秒棠印”。
“吴秒棠”是谁?是吴贤妃吗?
吴贤妃在正史和野史中均未留下姓名。女子在古代一直以姓氏称呼倒是常事,即使贵为明宣宗之皇后的孙氏,也未留下过姓名。史册中也以孙氏称呼。
倒是吴贤妃的父亲吴彦名的墓碑“昭勇将军锦衣衞亲军指挥使司指挥使吴公神道碑铭”中写明吴贤妃是长女,“永乐十年公长女以选入内庭”,“锦衣衞女四,长今皇太后也,次妙香、次妙音、次妙清”,吴贤妃之父吴彦名女儿中名字兼沿袭妙字,很有规律,那么吴妙棠很可能就是身为长女的吴贤妃之名讳。
《仕女图》中女子纤细美丽,袅袅婷婷,容颜姣好。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衣袂飘飘。而画中所提诗句更有深意“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蕖出绿波”,正是明宣宗的题跋和字迹。
这句诗是曹植所著《洛神赋》中的原句,形容洛神(以曹植爱慕而不得的甄妃为原型)天人之美。而《海棠春睡图》中的女子形态样貌与《仕女图》中的女子一模一样,显然描绘的是同一人。正斜倚绣塌,枕着一个海棠花瓣填充的枕头,花瓣洒落枕边。
女子身穿白粉裙衫,衣饰简约,不施脂粉,确是气质高雅,冰肌雪肤,容颜美丽,修长曼妙。衣带上的唯一环佩随着衣裙垂落在塌上,是一个翡翠玉佩,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玉佩饰物我曾经在哪见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