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秋季入学考试。
接下来的事就难了,李贤到是找了些兵法相关的书籍和练习题让武征他们去做。但武征这几日只能识得几个大字,那能看懂枯燥的兵法?
李贤却是勉强懂得其中意思,往深了就不会了。按照最新披露的国子监武学一科的入学指南,兵法是必考题,甚至还有实践应用!
为了国子监的试点改革,王旭算是把李贤当日的不少想法给变成可现实,也就成了李贤如今苦恼的源泉……
武征及其同僚,都是老实巴交的青年,在边境打过仗,实践大概率能过关,文试是个大麻烦。一个优秀的将领,不单单要回皮甲上阵,更重要的是其统领指挥能力。国子监新设的武学,便是很好的进修对象。
李贤对武征可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又哪会让之白跑一趟!
“这有何难!公孙圩不才,自幼熟读了不少兵书,若是小郎看得过去,公孙圩便去解答一番如何?”
公孙圩笑道。
李贤大喜,终于给武征他们找到一个补课老师了,不用自己每天晚上回去熬夜找资料。
还没来得及说出感谢的话,公孙圩又笑眯眯地看向了另一人。
“若是同窗能请的上曹兄那就更好了!曹兄出生将门世家,又熟读兵书,我不如也!”
李贤顺着公孙圩望去,映入眼帘的正是一高壮少年,雄姿英发,气势在他们这几人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其人姓曹名岸,上次和李贤等人也一同救过灾,只是让他没想到这平日只知埋头苦读的少年,也是将门世家!
李贤的同学录上,也不能所有人的祖辈都打探清楚,留个住址就不错了。
“同窗若不嫌弃,曹某亦愿同去!”曹岸道。
李贤马上行礼应下“那就有劳两位同窗了!”
又给武征找了个辅导老师,他的心情顿时轻松不少。
众学子今天来,多是把行李放下。因为国子监的新校舍正进行着最后的修建,按照国子监的统一要求,正式课程推迟到四日后。
公孙圩和曹岸,同钱晟,一起来到了李园,开始给武征等四人上起了冲刺课程。
一晃二十多天过去,到了九月中旬。国子监的新生入学考试,如火如荼地开始进行了。
报考人数过千人,寒门占了绝大部分。而今次国子监的录取人数在三百人左右,这里面的一百多个名额,是为七品以上官吏的子弟享有。
赵恒在和王旭相谈时,本意是一视同仁,但来自朝堂上的反对声音太大了,只好出此下策。即便这样,也让一应寒门子弟感激不尽。
其中国子学依旧是报考的大热门,新设的工程制图,报考的人数最少,仅有十几人。武学的报考人数亦有八十多个,录取人数只有十几个……
考试结束,国子监的第一次招生考试结束,等了大约十多天,录取名单才贴出来。
武征及另三人中的一人被录取,顺利加入了国子监的武学之内。考试是在西京国子监,但因西京国子监的房舍和教育场所有限,除了国子学外,余者新设学科的录取学子,均要在新建的东京国子学就读。
武征背着包袱从李园出发,准备前往东京城的那日,正巧逢上李贤的休沐。
他将武征和那位叫章缁的青年送出城,言之好生进学。对另两个没考中的武征同僚,也分发了盘缠。
辞行之际,武征深深地向李贤行了一礼,指着心口“若无小郎您,我娘不会活下来,武征更不会有今日,还能进入国子监这等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地方。
您之大恩大德,武征永远铭记在心!”
李贤叹息一声,挥了挥手,但愿武征能有个好前程!
当他回到国子监,打算墨守成规,为了自己未来的安逸日子奋斗时,东京城内却传来了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