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四)(1 / 2)

季汉长存 明断天启 2247 字 2021-01-26

以大秦为例,确实是深深触动了刘备。于汉而言,制度和政策几乎没有前车之鉴,虽然汉承秦制,但汉朝君臣一直对于秦朝的二世而亡颇有疑虑。

后世纵观历史,自然能得出大一统封建集权王朝大势所趋,可对于汉朝而言,这并不是绝对之事。是以汉初会分封诸王,郡国并行制之下的藩王甚至获得了超过周代诸侯的势力,汉代的官制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只是刘备也清楚,李澈说的没错。秦始皇何等雄才伟略?然而他梦想打造的万世大秦却在他死后次年便落得个烽烟四起的局面,然后在群雄逐鹿的战火中化为乌有。

刘备喟然道“强求万世大汉,反为不美。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们去吧。”

见刘备认可,李澈也松了口气。也是因为身处汉朝,故而无法用后世例子来劝,历代开国君王哪个不是雄才伟略?他们必然都谋划过自己的朝代万世长存,最终却连汉朝都比不过,虽然有万世之谋是好事,可有些时候,还是要适当着眼当下,过犹不及。

当然,刘备内心恐怕并没有完全放下,只是能分得清轻重缓急也就足够了。

对于这个时代而言,除了要尽快遏制住世家的膨胀,缓解内部矛盾,最重要的便是稳定,否则便会给异族可乘之机。这也是李澈选择刘备的原因,因为他先天具有的合法性才能够最快速度渡过缓冲期,以腾出手来应对周边异族。

如果换成曹操和袁绍他们,哪怕能更快速度平定天下,这时候恐怕还在和刘协较劲,满朝大臣也不会像今天这般坦然接受禅让。

只是这些理由却不便与刘备说明,毕竟无法解释他堂堂大汉首相为何这般忌惮胡人。

“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是生存权的问题。臣可以为陛下举例说明。这大汉天下,陛下住的是金房子,臣等公卿住的是银房子,次一等铜房子,再次一等铁房子,再次石房子,再次草房子。而如今一些住银房子和铜房子的人,他们不满于现状,掠夺财富,让百姓连石房子和草房子都没得住。

夫子重礼,言尊卑有序,虽然以臣之见夫子过于崇古,但此言也并非没有道理。如今的问题,正是一些人不满其序,试图踩着最下层的百姓向上爬。臣以为,君王既居至高至贵,自然不可与这些人同流合污,当先归其序为要。此并非打压,而是恢复秩序。”

刘备一愣,还是第一次听见有人这般剖析孔子的思想,儒家只说礼制混乱会天下大乱,但如李澈这般剖析根源却是头一遭。

李澈倒是坦然,在这个时代,注解经传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又不是后世完全被理学思想统一的儒家。此时的儒家完全称得上百花齐放,他倒是不惧辩经,也没有哪个经传世家敢用强权压他,这些思想也该借孔子之名传播开来了。

“明远这番话,细细品之,倒是让朕颇有所感啊。自赵国至天下,朕也见过太多类似的事。愈是身居高位,愈是不能满足,倒是奇哉怪也。”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不足为怪。只是天子、天子,天之子嗣,臣以为当奉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这亿兆黎庶,有时候求的,也只是活下去罢了。”

刘备哑然失笑“明远倒是好话说尽了,只是虽为天子,行天之道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

“以人之身,代天牧民,于天、人之道间寻一平衡处,如何?”

云台陡然陷入寂静,刘备慢慢站起身,走到李澈身侧负手而立,仰头将视线投向挂在三十二将之中心的那张画像上,那是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画像。

良久,刘备幽幽叹道“明远当真是将朕逼到了死角啊。”

“臣也能理解陛下想法的转变。只是望陛下深思,荀子有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为社稷之本,而世家大族,大都是不会在意社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