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 Y系列受体大突破!(求订阅)(4 / 6)

,“水”只是发展缓慢的一个外在表现。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也能知道,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站在头部的科学家们,大概率还是对科研有所追求的,如果真的有能力取得关键性的突破,谁又会想去水文章呢。

&ns网站上查了一下自己的几篇工作,现在已经到了2月份,应该会更新一次文章的信息。

结果发现,PCE11给体的AM文章,也就是许秋第一篇大满贯的文章,现在已经失去了热点文章的小火苗标识,不过仍旧保留了高被引的小皇冠。

这也很正常,毕竟PCE11材料的结晶性太强,和富勒烯受体适配度还可以,但和大多数非富勒烯体系的适配度不高。

而现在时代已经改变了,富勒烯对有机光伏领域长达近20年的统治已经结束,PCE11也就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ITIC受体的AM文章,热点文章和高被引的标识均存在,而且被引用次数已经成功突破100次,达到了168次,被引用次数增长的非常快。

这主要是因为近期非富勒烯相关的文章呈现井喷态势,光SCI一二区的文章,在这一个月里就有近30篇被发表出来,如果算上魏兴思没有检索到的SCI三四区文章,这个数量只会更高,可能会超过50篇。

而现在发表的有机光伏领域文章,大多数都和ITIC相关,因此基本都会去引用许秋最早发表的ITIC文章。

另外,ITIC相关的《焦耳》综述,以及IDIC4F受体的《自然·能源》的文章,均被评为热点文章和高被引文章,获得了小火苗和小皇冠标识。

同时,这两篇文章的实时被引用次数也均超过了两位数,增长速度同样非常的快。

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现在许秋和魏兴思已经成为了有机光伏领域的领军人物,发表出去的文章被其他课题组关注并引用的可能性非常高。

就算其他作者只从功利性的角度来考虑,如果发文章不去引用许秋文章的话,万一文章审稿的时候被发到了魏兴思这边,那不就尴尬了……

毕竟,不同审稿人的意见,在期刊编辑那边也是不同的,像是现在的魏兴思课题组审有机光伏领域的稿件,如果给出一个拒稿意见,基本上这篇文章就凉凉了。

把几个新出来的小火苗和小皇冠截图保存下来之后,许秋关闭了os的网页。

几天后,模拟实验室中传来了一个非常大的好消息。

那就是经过一系列的侧链调控,最终诞生了三个效率突破17的二元单结体系。

对应的受体材料名称分别为Y15、Y18和Y20,它们与J4给体材料结合制备出来的器件,最高效率分别可达17.17、17.02和17.40!

最佳体系J4:Y20的效率,甚至反超了之前《科学》文章中叠层器件的最高效率17.36!

具体来说,Y15、Y18、Y20都是对Y14进行侧链调控而得到的材料。

在初始Y14材料中,TT单元上的侧链为直链的十一烷基(C11),也就是十一个碳原子的直链饱和烷烃,氮原子上的侧链为2乙基己基(EH),也就是8个碳原子的支链状饱和烷烃。

首先,Y15材料。

它相比于Y14材料,仅更改了TT单元上的侧链,变更为直链的壬基(C9),也就是九个碳原子的饱和烷烃,氮原子上的侧链保持EH不变。

Y15体系器件性能获得小幅度的提升,许秋简单分析后,将其归因于“缩短侧链让受体分子堆砌更加容易实现,进而提升材料的电荷迁移率”。

当然,实际上影响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这是一个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的平衡结果。

比如,许秋还合成了Y16材料,它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