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兴思没有什么意见,然后,这个任务就被交给了家在魔都的孙沃。
孙沃内心:“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送走了手套箱销售团队后,魏兴思看到实验室那边搬家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做的差不多了,就临时组织了一次组会。
钙钛矿团队首先汇报,锡基二维钙钛矿体系,吴菲菲和孙沃撰写的ACSEL综述,当前进度为八成,放假前肯定是完不成了。
因为今年寒假长达一个月,所以魏兴思非常“善意”的表示:“吴菲菲、孙沃,你们过年回去,抽空把综述再写一写嘛,等假期结束,我们回来再改一改,然后就投掉它。”
吴菲菲和孙沃还能怎么办呢?只好点头应下。
其实,她们这篇综述剩余的工作量也不算大,两成的话,分配给两个人,稍微用点心,两三天时间就能够搞定。
相比于“多赚了”两周的假期,这点付出看起来还是值得的。
除了综述外,这两周钙钛矿团队实验方面的进展几乎为0。
没办法,前半段许秋他们在冲击叠层效率,占了实验室所有的资源,后半段又开始整理实验室,准备搬家,完全没有开工的时间。
段云没有汇报。
魏老师善意的提醒了一句:“段云、陈婉清,你们的毕业论文要抓紧时间写,等收假以后,拿给我看看,我来给你们改一改。”
他们两人,其实现在毕业论文都已经写好了。
毕竟都发表了那么多文章,只需要英翻中翻译自己的工作,来写毕业论文,难度非常的低。
也就是说,他们离毕业就只差一场答辩了。
而答辩这种东西嘛,只要工作量上去了,还有SCI文章和毕业论文的支撑,一般很难失败,除非导师从中作梗。
田晴汇报了这两周关于叠层器件电荷输运机制的研究工作:
&nnald那边分别寄送了样品,不过还没有收到结果……”
“我自己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故事,仍然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支撑,才能把故事给讲出来……”
许秋听下来的感觉,大概就是“在做了,在做了,但还有做好”,具体完成度有几成,不是很好界定。
田晴做的实验,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的,她直接用许秋他们制备出来现成器件,进行CELIV、TOF测试操作就可以了。
而且,因为许秋改进了实验室用的ITO基片图案,所以现在测试CELIV、TOF都比较方便。
像之前用进口的固定面积的ITO基片,有效面积只有0.09平方厘米,在测试CELIV、TOF的时候,就需要反复对光,让光斑打到器件的有效区域内。
不然,如果激光没有正好照射到电池器件上的话,就无法得到信号。
现在这种2平方厘米有效区域的电池器件,就不需要对光了。
因为激光斑点的直径大约是5毫米左右,也就是大约0.2平方厘米的面积。
随便让激光对着器件射就可以,根本不怕射歪。
陈婉清带来了一些蓝河公司那边的消息。
现在蓝河公司已经开发出来了第二代刮涂机器,目前基本调试完毕,打算正式上市,定价相对于第一代机器,上浮了20。
魏兴思没有打算继续购买第二代刮涂机器,现在组里有一台一代的刮涂机器基本上也已经够用了。
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组里实在是没多少仪器费可以报销了。
另外,蓝河光电材料公司的近期销售势头果然有所回落。
这也很正常,除了市场暂时饱和,竞争对手反应了过来这些原因外,可能也和高校陆陆续续开始放假有关。
许秋组会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