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高攻低仿的杨大官人(3)(3 / 4)

极强独立性”这个观点的置疑。

怎么说呢,或许我们之间对这句话的理解有所不同,

但凡是象形文字和象意文字,每个字体都是具有足够的信息量的,可以单独拿出来传达某个事务或者行为的释义。

所以在我以为,当几乎每一个字都可以具象到一条完整信息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内容独立体”,因此,我说汉字拥有极强的独立性,我个人觉得没问题。

为此,我今天再次通过远程视频,让家里人给我翻开那本厚厚的辞海,对立面每个字的解释和由来随即地看了两页,愈加坚定了我这个认知,

或许书友们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翻翻辞海或者字典,到时候对汉字,尤其是繁体汉字,肯定会自己的一番感悟。

3对于我说的“汉字两个字一组合,就能呈现诡异的完整逻辑性,编程的便捷性和蕴含的信息量远远超过英文代码”,书友表示不认可。

由于里面涉及到好几个问题,我不太清楚究竟是哪里不认可,但还是简单解答一下。

a首先,我国曾经计划用汉语来开发编程代码,这个事我很负责地告诉你,是真的!虽然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但在当初,确有其事。

b“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完整的逻辑性”,这句话我承认说的太过绝对,如果换成“大部分汉字,只要两到四个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相对完整的逻辑性”,也许更适合一点。

我一位做了十多年翻译的朋友曾经说过,或许英语在“句法”上目前比汉字更有逻辑性,这也是许多人觉得英语“表述精准度”占优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词法”上英语的逻辑性却离着汉字差了一截。

原因很简单,就拿我们汉语水平严重退化的当下来讲,一个普通人,只要熟练掌握了3000个汉字,就能撰写世界上9999的学术论文,平日的人际交往,只要一千六百多个汉字就够用;而英文呢,即便是用于最普通的生活交际,少于6000个单词的储备,就会出现沟通障碍,更别说撰写学术论文了,不然你以为英语逐渐增加到十万多个单词是为了什么?

所以……

你觉得凭借3000个常用汉字就能达到这个效果,还不能说明汉字组合的逻辑性么?

结合第三条的解释,如果你仔细读几页辞海,就会发现,除了以语气助词为代表的少数汉字外,基本上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基本字义、典故、延伸这三块内容,

这个说明什么?

说明每个汉字背后包含着巨大无比的信息,并且在不断填充着每个字,或者每个词语后面的信息量,从而把它变成一个可以随着使用者水平和意图,不断拆来凑去的“七巧板”,赋予它足够的延伸触角。

严格来讲,我们的汉字,最初或者只是表述某一个具体事务或一个动作;但到了后来,已经变成了极为复杂的多层次内容载体,

比如说“薨”,本义是指一群蚊虫飞来飞去的声音,但后来指王侯或者嫔妃等高级别贵族死亡,只要对汉语有所了解,一看到“刘x,薨”这三个字,立马就知道这是汉代某个王爷死了,这里面包含了礼制、历史、性别等诸多信息,而且相对比较完整;

再比如说“道”,本义是指路途、途径,但你只要对甲骨文或者金文、小篆有稍微研究,就会从他的书写方式和图形里看出它的哲学演化以及运用框架出来——尤其是小篆,左边是“走”字,右边是一个披头散发的人,这分明是让人“不求表象,顺其自然而行”;所以,但凡是对中国文化有些研究的,往往会对那些充满了刻意意味的“茶道”之类的玩意不屑一顾,因为违反了“道”字最起码的本意;这个字里面包含了动作、哲理等基础元素,更包含了礼制、《道德经》、衍生应用等诸多信息。

类似于这种蕴含大量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