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一年,德国一直在东西两线不断收缩,不断撤退,不断投降。
“这次总算尝到了连续7天进攻的滋味,那可真叫痛快啊”。
他是第一师派普战斗群的成员,此群的指挥官,是德国最年轻的上校约亨·派普。
在阿登战役中,他俘虏了一些美国人,犯下了扑朔迷离的马尔梅迪屠杀案。
此案错综复杂,直到审结,都未知真相。
一是动机。
为何要杀?
有受审者说,是一部分俘虏骚动想逃,于是看守开枪。
还有的说法,此时部队正疾速推进,押着俘虏纯粹浪费时间,不如杀掉。
按派普自己的讲法,是上峰在战役前口头下达“不留活口”的命令。
二是人数。
有的资料里讲,杀了150多人;
有的说是82人被杀,50多人逃走。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起屠杀发生了,而且,很多人是脑袋中枪。
经勘查,这显然对没有一次打死的人进行的补枪。
还有比屠杀战俘并且补枪更恶劣的事吗?
所以,尽管事情的真相一时之间查不清楚,但并不妨碍74名被告里,包括派普在内的43人被判死刑。
包括党为军第六装甲集团军指挥官迪特里希在内的22人被判无期徒刑。
其他人皆被判10年以上监禁。
铁板钉钉的死刑,却并未执行。
这就要归功于艾尔维特上校等辩护律师。
作为美国人,艾尔维特上校却只忠于法律,认理不认人。
他在调查中发现,派普等人遭受了刑讯逼供,而依法,这样的证词,是不应该被采纳的。
程序正义都不存在的时候,实体正义也就大打折扣了。
这事还被捅到了美国国会,参议院审议的结果是,推翻判断,因为“正义的审判不能使用非正义的手段”。
尽管谁都知道,确实有很多美国战俘被杀,但最终除一人在审讯时因非法手段而死之外,其他人都活了下来。
正因如此,得知死刑判决后以为将被处决的派普,给艾尔维特写了封信,里面提到:
“在我们分别之前,我要感谢你,在过去的八周里,作为人,军人和辩护律师给予我们的全部帮助。在我处于对人性最深的失望之时,是你和麦考恩使我恢复了很多我已失去的信仰……
只有像你这样具有骑士风度的人,才能够重建和平,并使我们两国的紧张关系得以重新恢复。”
艾尔维特上校因为这起案子而名满天下。
眼前的亨得利普少校,居然是他的助手?
“少校,非常欢迎你来到马尼拉。”
“谢谢,中校。”
亨得利普礼貌地说道:“就在两周之前,我还在欧洲,可是,需要一些法律专业人士来菲律宾,帮助这些重建法律秩序,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战争还没结束,但法律秩序到了重建的时候了。”孟绍原接口说道:“少校,我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得到你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