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粮食需求依赖于安南,是因为大宋对安南有绝对的胜算。
而北辽,就是早年,也不存在绝对的优势和绝对的胜算,更何况有河东之战的前车之鉴,北辽对大宋也未必没有怯战之心。
“我大辽饭食不需要宋国操心。大辽只想让宋国遣返南迁的南京道逃民!”
辽使倒是清醒,死咬住一个要求。不对······赵曦似乎明白了什么。
“萧使,朕想知道,你朝所谓的遣返,是指遣返哪些?”
“官家······万万不可!”
“万万不可!”
赵曦话音刚落,内阁所有人都在劝阻。不说朝廷立场问题,就是站在各自利益上,这事也不能做。
“稍安勿躁。朕就是想知道······”
“宋国皇帝陛下,我大辽所求,只需要遣返三年以内的南迁逃民即可。”
算是让步吗?三年以上者,已经算是大宋子民了。
“辽使,遣返三月内可行?”
“宋国陛下,三月逃民又有何用?最少难逃两年做工的逃民!”
有点得意忘形了。这萧易算是第一次出使大宋,还是有点不了解大宋的情况。原本道听途说当今宋国陛下的一些事,在听到宋国陛下口风放松时,自己就跟着放松了。
这时候,整个勤政殿的内阁也明白了。
北辽那里是什么粮食危机,那里是什么南逃的丁口,原来,北辽的想法是大宋培养出来的熟练工匠。
这时候赵曦不再说话了,只是看着这北辽的使臣萧易,诸位内阁也都看着萧易。
萧易不傻,自然感觉到了,也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王相,内阁处置吧,要好生招待外使。”
这一次,萧易没再喊话,眼睁睁的看着宋国皇帝陛下退去,自己站着无所适从······
大宋销往北辽货品,已经不再限于原本的茶叶、丝绸、瓷器之类了,马车、烈酒、羊坊的制品,甚至一些吃食等等,可以说是吃穿用度的物品,应有尽有,每隔几年就有新鲜的物事出现。
说什么南迁的逃民,谁会在意?原本北辽的一些朝臣在鼓动汉人南迁,就等着有一天可以召回来。
当以私义难以实现原本目的时,才有了官方遣使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