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挺进。
而此时就开始显现出北越防御阵地的弊端了山坡完全被密林所覆盖,对手在这段距离上拥有极好的天然防护。只有在最后接近防线的大约三四十米距离之内的树木,才被北越方面提前清理干净了,留出了不受阻碍的攻击视野。这倒不是北越方面偷懒不愿意继续往下清理,而是南越军留下了许多游击哨在密林中狙击北越派出伐木的人员,在经过了数次的小规模拉锯战之后,最终安全距离就只能保持在目前的这种程度了。
虽然北越军可以居高临下进行防守,但由于密林的阻碍,远程火力的有效打击范围也只有防线外的这一小段距离而已。而南越军也充分利用了这个特点,在密林边缘放缓了前进的速度,重新进行了一次集结将大量的弓手放到了即将冲阵的步兵后面。
即便是离交战区隔着好几里地,穆冯二人也听到了非常清晰的三声鼓响,接着便从望远镜中看到南越士兵涌出树林,冲向北越防线。而在他们的身后,一大波弓箭手补上位置,开始向北越防线进行抛射攻击。
北越这边的弓手的优先射击目标,肯定是正在冲过来的这些步兵,一波居高临下的箭雨从寨墙和防御工事的缝隙间射出,将冲在最前面的数十人射翻在地。但在此同时南越弓手射出的弓箭也从天而降,对躲在寨墙后方的守军造成了一定的伤害,集结在一起的守军虽然举着不少盾牌,但仍然不断有人中箭倒地。而南越的步兵依然不顾伤亡地继续往上冲,似乎就是打着以此来吸引火力的主意。
“这就真是拿人命互换啊!”第一次亲眼目睹冷兵器战争的穆夏柏不禁叹道。
而此时冯安楠则是拿着已经换上长焦镜头的数码摄像机,聚精会神地拍摄远处的战斗场面。他们作为先遣队的侦查内容可不仅仅只是画画地图看看敌情,这种双方交战的第一手资料同样非常重要。等前线指挥部要拟定具体作战方案的时候,这些影像资料便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南越的第一波攻击发起的同时,第二波攻击力量也已经抵达了山脚,开始向山上缓慢推进,而第三波攻击力量已经集结完毕准备出发。另一条攻击路线的南越军此时也抵达了预定位置,正在调整弓手部队,准备发起进攻。
这种攻击模式无疑对南越军造成的伤亡更大,但南越的指挥官似乎就是认准了这样的方式,打算以兵力优势来换取战局优势。防线上的北越弓手连着进行了三轮射击之后,已经有两三百名南越步兵倒地不起,但仍有更多的步兵拼命冲向防线,因为只有面对面的搏杀,他们才能避过一边倒的远程打击,并且寻找机会在这场战斗中生存下来。
1627崛起南海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