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沿途考察(1 / 4)

所谓的“大三亚”发展战略,就是重点建设崖州以东,陵水以南,位于海南岛西南角的这一大片区域。执委会准备花费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将这一片区域打造成海汉政权在南海地区最为牢固的一片根据地。

这个发展战略在前期主要是以胜利港为中心,逐步向周边地区进行辐射开发。为了集中利用好有限的人力资源和武装力量,执委会认为现阶段开发区域不宜距离胜利港太远当然黑土港这样的资源型拓殖区算是一个特例,穿越集团必须要有那里的煤焦碳资源来保证本地的钢铁生产规模。

但除了能源工业之外,其他的产业的布局都只能按照这个战略逐步向外扩张,莺歌海盐场的开发前景虽然十分诱人,但对于现在的穿越集团来说却有两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存在。一是当地地形平坦,几乎不具备任何的险要地势可供防御,距离胜利港的航程超过五十海里,以现有福船或者广船的速度,顺风顺水也得要整整一个白天的时间,一旦出事根本来不及救援,从军事角度来看,开发的风险较大;二则莺歌海地区可供盐场开发的面积虽然大,但也得有足够的人手投入才行,而目前外来移民输入的速度恐怕还不足以进行大的开发工程。

两地如果不比理论产量,单比开发建设的难易度和所需承担的军事风险,那么铁炉港的得分无疑将大大超过莺歌海。这里唯一的弱项,大概就是因为奇特地形而形成的北部防御漏洞了。不过这在执委会看来也无伤大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比莺歌海的地理环境要好得多。而军警部的考察目的就是要根据这里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切实有效的防御体系。

岸防炮体系在短期内肯定是行不通了,事实上很多人也觉得执委会有些大题小作一个盐场真的需要修建炮台来进行保护?真要这样干,那以后海南岛不是得修成环岛炮台才行了?

军警部倒对修炮台没有什么执念,反正这里也不是胜利港,就算真的打起来也无非损失一些盐而已。既然无法依靠炮火正面对抗可能出现的来犯之敌,那至少得退而求其次,制定一套逃生的方案。这也是执委会的最低限度要求,至少要保证在这里劳作的归化民能够得到人身安全的保障。

根据这里的实际情况,把要求调低一档之后,萧良和虞尧的任务就变得轻松多了。铁炉港的港湾深入内陆达数公里,前期完全可以只在内陆地区建设盐场,而在沿海的山岭上设置观察哨所,就如同军警部在榆林角所做的那样,在出现外部威胁时只要提前预警,那么盐场工作人员至少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用来从容撤离,安全方面肯定无虞。盐场的劳工们可以沿着亚龙岭与白石岭之间的山谷一路西撤,半天时间就可以回到田独附近,这条山谷通道虽然目前不能用来运输大宗物资,但作为逃生通道却毫无问题。

而对于这条山谷通道的存在,农业部给出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对山谷进行农业开发,在山坡上种植油类、麻类、香料等经济作物,同时设法慢慢说服那些习惯在山岭中居住的黎苗山民逐步从内陆迁出,将其安置到这个山沟里。几年之后,这里自然就会形成工业区农场盐场这样一条经济走廊。

虽然也有人对于结有世仇的黎苗两族能否在相邻很近的地方安居抱有疑虑,但执委会对此却表现出了乐观的态度。两族过去打来打去,除了初期有大明官方的意图之外,到后来更多的其实是为了在山林荒野中争取到更多的生存资源,哪怕只是瘠薄的山坡耕地,小小的一处山泉,也会成为他们大打出手的原因。(百度搜索更新最快最稳定

而现在穿越集团可以向他们提供充足的粮食、生铁、食盐和其他生活物资,并且只要他们愿意走出大山,就可以过上跟汉人一样的生活,这对于很多黎苗两族的青年来说都是难以抵挡的**目前民团中比例高达四成的黎苗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