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长公主汤邑,长社、益阳、阳安、颍阴、阳翟。除益阳县,属荆州长沙郡外。长社、阳安、颍阴、阳翟四县,皆位于豫州境内。长社、颍阴、阳翟,三县隶属颍川郡。阳安一县,则属汝南郡。
豫州刺史部,下辖颍川郡、汝南郡、鲁郡三郡,梁国、沛国、陈国三国。
颍川郡,先秦始置,以颍水得名。县一十七。“阳乾山,颍水所出,东至下蔡入淮。过郡三,行千五百里。”
汝南郡,高祖始置,以汝水得名。县三十七。“高陵山,汝水出,东南至新蔡入淮。过郡四,行千三百四十里。”
颍川、汝南二郡,乃天下大郡。
桓帝又择其中大县,封女、妹,为汤沐邑。亦是人之常情。
也正因人口众多,农商发达。亦是豫州黄巾,盘踞之地。“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还有诸如吴霸、吴桓各部,纵横江淮,往来荆扬。汝南黄巾,老幼妇孺,不下数十万众。
如蝗虫过境,乃至五县主,绝享食俸。寄身洛阳,入不敷出,生活日渐拮据。缕缕入宫哭诉,反令先帝及董太后不厌其烦。唯有向子钱家举债度日。
在商言商。先帝见有利可图,于是指使张让、赵忠,暗通洛阳子钱家。将卖官鬻爵所得巨款,放与洛阳宗亲贵戚,牟取暴利。重利盘剥之下,不其侯首当其冲,难以偿还。才有如今之事。
黄巾复起,盘踞周遭,荼毒愈烈。
颍川、汝南二郡,世家豪强,唯有结墙自保。乃至整个豫州大地,坞堡林立,沟壑纵横。
坞堡又称坞壁。始于秦而兴于汉。本是边疆地域修筑的防御工事。然随内忧外患,遂转入大汉腹地。此与汉家衰落、秩序混乱及地方“宗贼”兴起,互为表里。
早在新莽末年,天下大乱时,地方豪族便纷纷筑坞自保。终汉一朝,流民毒瘤,始终未能解决。先帝以来,天灾人祸,接而连三,乃至流民暴增。更加黄巾逆乱,诸方黄巾“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汉廷为应对黄巾逆贼,“大赦天下党人,还诸徙者”,鼓励四方豪强,修筑坞壁,招募私兵部曲,共御黄巾。豪右大姓,因而有恃无恐。时至今日,地方豪强,已拥有大量佃户、奴仆、部曲、私兵。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或联合官兵,围剿黄巾;或转与黄巾勾结,攻掠县城。成为“宗贼”。
复起后的黄巾余部,裹挟流民,亦是举族同行。“群辈相随,军无辎重,唯以钞掠为资。“
宗贼与蛾贼,遂成豫州大患。并迅速向江南蔓延。
“凡聚众据险者,因欲久支岁月及给养能自足之故,必择险阻而又可以耕种及有水泉之地。其具备二者之地,必为山顶平原,及溪涧水源之地。”利用山险,建立据点,方能有效保全自己。
官兵唯有据守县城。不仅需提防黄巾蛾贼,还需谨防地方宗贼。然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蛾贼呼啸山林,不时下山抄掠。宗贼抱团结社,阴奉阳违。二贼连番祸乱,更有贪官污吏,趁乱取利,中饱私囊。乃至政令不通,民不聊生,赋税大减。
便在此时,一辆机关马车,顶风朔雪,驶入阳翟县城。
几近岁末,隆冬将至。守城兵丁,蜷身缩颈,无精打采。
传符便悬在车前,抬眼可见。队率细细看过,不由一惊。急忙整队上前“拜见明庭。”
“诸位辛苦。”车内便是新任阳翟令“县寺何在,前方引路。”
“喏。”队率不敢怠慢,这便引明庭车驾入城。蓟国机关马车,经南阳不断外传,天下通行。然为节省成本,常多删减。诸如避震板簧,能省则省;搪瓷轮毂,亦无可能;琉璃风灯,更绝无仅有。便是车内坐垫,也暗自降低档次。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