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几次军议,司马懿表现尤其活跃,所献计策,非常高妙,得到了曹操的认可。
司马懿可不简单之辈,他是河内望族司马家族的俊杰。
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
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个个学富五车,名闻乡里,当时号称“司马八达。”
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但在八兄弟中名声最大,他从小显示过人的才智,读书以后,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司马懿的青年时期,汉朝进入乱世,因此,司马懿读书习武,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见他面相奇特,说他绝非寻常之子。
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与司马懿打过交道,对司马懿的才智非常钦佩,曾对司马朗说
“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司马懿少年时虚心求学,和著名隐士胡昭的关系很好。
胡昭的青年时代,正是朝廷腐败,外戚宦官交替执政时期。
他幼读经史,学识渊博,尤其精通典史,工于书法。弱冠之年,就以其绝世才华而为世人称道。
但胡昭厌恶仕途生涯,为避免无休止的郡县察举,公府辟召,就客居冀州,醉心于经史书法。
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素有“四世三公之家,门生故吏满天下”之称的袁绍,闻知胡昭乃颍川名流,才华盖世,韬略过人,不惜降尊纡贵,多次登门拜访,请胡昭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
胡昭厌恶仕途险恶,对袁绍之邀“坚辞不就”。
通过与袁绍的几次接触,胡昭看出袁绍嫉贤妒能。
他为防不测,就悄悄地逃离冀州。
果不其然,未过几日,袁绍命人缉拿胡昭,可是胡昭早已如闲云野鹤一般,躲进了深山老林。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发布“唯才是举令”后,颍川大批仁人、志士纷纷投靠曹操。
求贤若渴的曹操,得知胡昭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后,连续多次派人请胡昭出山入仕。
但胡昭不愿做官,“信然不起”。
后来曹操仍不厌其烦,再次相邀。
事出无奈,胡昭只好去面见曹操,自陈胡某乃一介村野民夫,无军国之用,早已习惯于躬耕樵读的田园生涯,做官入仕,非我辈所为,断不从命,还望丞相见谅,让他息隐山林。
曹操见胡昭态度坚决,难以挽留,只得慨叹“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听任胡昭回归故里。
后来胡昭为了躲避各路群雄无休止的辟召,索性迁居到陆浑山中今河南嵩县东北。
胡昭在陆浑山开馆办学,教化四方,声名远播,很多世家子弟都前来求学。
司马懿也曾经慕名前去学习。胡昭慧眼识人,见司马懿聪慧通达,智计绝伦,胸有雄才大略,料定此人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业,于是就竭尽全力,传道授业。
由于司马懿出身于名门望族,又聪慧绝伦,为人处世,当然恃才傲物。
因此,他与陆浑周生结怨。
当得知司马懿从胡昭学馆离开后,周生就纠集同伴二十多人,去刺杀司马懿。
胡昭闻知此事后,立即去追赶周生。翻山越岭,历尽艰辛,终于在崤山渑池之间。截住了周生一行,经他斡旋,周生才放弃了寻仇的打算。
司马懿死里逃生,胡昭功不可没。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举司马懿为计掾。
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
司马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