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铎算盘是没打错,将郑芝龙押往顺天府,等于断绝了郑家水师的抗争余地,归降无非是迟早的事。
可多铎没有想到的是,郑家出了个郑森。
郑芝龙的几个兄弟都降了,偏偏郑芝龙的儿子不肯降。
多铎犯了个战略错误,在郑芝龙投降后,就不应该将郑芝龙押往顺天府。
如果郑芝龙在,对郑成功是个极大的压制。
就算郑成功真要与郑芝龙翻脸,以郑芝龙在军队中的声望,郑成功能招揽几个?
可郑芝龙一旦押往顺天府,好嘛,整个闽粤之地的郑家等于群龙无首,有的降清,有的独立,有的投了永历。
而这时,郑成功突然登高一呼,自然响应者众。
所以,郑成功的崛起非常快,远比吴争在绍兴府还快,因为他在开始时招揽的都是郑家旧部,也就是说,都是老兵,甚至不需要训练。
而水师就更是如此了,谁愿意远渡重洋北上,背井离乡?
既然郑成功决意抗清了,自然投效。
而多铎在此时又犯了一个战略错误,如果这时,他倾尽闽粤清军对郑成功发起一场决战,非常大可能,郑成功只能逃出陆地,随水师去往海上。
但多铎没有,他认为郑成功无非是疥癣之患,这也难怪,马上得天下的鞑子,怎么可能知道未来数百年,将是海军的天下。
多铎不但没有围剿郑成功,反而抽调兵力北上进攻宁波、绍兴二府。
这就有了绍兴府那一场双方总计投入十多万人的大战。
那一战,多铎被俘,后被处死,吴争也损失了钱肃典这员大将。
而这一战带来的最大影响是,郑成功势力在没有任何压制的情况下,野蛮生长,迅速壮大。
直至最高峰时,聚集起了三十万大军。
这就有了郑成功派人向吴争寻求对福建作战联合,被吴争婉拒之后,依旧执意进攻福建之战。
也就有了福州城外大败,兵力折损大半,不得不率残部退回泉州以南,固守闽粤沿海四府休养生息。
但这场战败,损失的都是步兵,郑家水师依旧完好无损。
郑家水师非常庞大,大小船只多得根本数不过来。
单主力舰就有六十八艘,装载着四十八门舷炮,还有船首炮、船尾炮各二门。
中型战船过三百之数,装载二十四、三十六门炮。
那种八门、十六门炮的小型战船、放火船、梭子船(侦察用)等等,更难以计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