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
这十五万大军是新征的,几乎九成半是汉人。
虽说此时的汉人还不足以拥有后世百姓觉醒的民族大义,但至少还没有铁了心为清廷拼死搏杀的勇气。
刚征的兵,加上是为异族打仗,可想而知,这支军队的战力能到何种程度。
多尔衮也是没有办法。
京城确实还有近三万八旗兵,可敢动吗?
在入关时,多尔衮所率十二万八旗军,这四年来,已经折损近半,特别是灭弘光朝之战,八旗兵就减员近二万人,这是多铎做下扬州十日惨剧的真正起因。
史可法虽说在皇位继承人之事上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且军事能力确实堪忧,但他在抵抗清军之事上,足以掩盖他的任何缺失。
扬州一战打痛了鞑子,打得让多铎失去了理性,也打出了汉人的铮铮铁骨。
八旗兵的迅速减员,导致了清廷在使用八旗兵上有了畏缩。
这没办法,满人人口太少,死一个就得十几年才能成人。
所以,在之后的战斗中,八旗兵主要用来驻囤,这是后人称驻京八旗、协防八旗的由来。
譬如,在吴争收复杭州府时,清军之中,隶属杭州将军麾下的八旗兵仅四千人,其余都是明军降兵或者招安的盗贼。
再譬如,光复应天府时,江宁将军麾下八旗兵不中七千人,其余也是明军降兵。
所以说,明朝,特别是南明,不是灭亡鞑子手里,而是亡人明人手里,这话,绝对是没错的。
清军入关仅一年,就招降了四十多万各路明军。
这些军队主要被投入西北、西南方向,围剿大顺、大西义军残部。
而弘光朝灭亡之后,清廷招降的明军高达二十多万。
这些军队被投入南下福建和广州。
令人齿冷的是,这些投降的明军,十有七八铁了心追随鞑子,杀起自己同胞来,甚至比鞑子还狠,嘉定三屠就是李成栋干的。
吴争原本有机会杀了李成栋,但出于让隆武朝存在牵制多铎的目的,没有下手。
明末的明军将领,已经有了军阀的雏形。
他们大多数心中没有了忠诚二字,只想着地盘和银子。
而屁股决定立场,上面说的那个阶层,才是左右南明灭亡的最大根源。
试想,假如这个阶层以财力供养南明大军和江南各地义军,那么恐怕福临和多尔衮会主动和谈,划江而治,这还是清廷最理想的情况了。
多尔衮所率十五万大军滞留黄河岸边,不肯越雷池一步,实在是多尔衮也没有把握,一旦渡河,这支大军会不会一哄而散。
这在原本清军一路高歌猛进时还好,这些大都因为被官府所迫或被生计所迫的汉人,或许还真就为鞑子上战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