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镇国公闪亮登场(1 / 2)

汉明 八无和尚 5505 字 2020-03-30

所以,钱肃乐、陈子龙等人对于吴争,还真的是无计可施,两个头大。

刚开始时,你打算和他谈规矩吧,他和你谈理想、谈大义。

你想也对,就和他谈理想、大义吧,他和你谈人心波诡。

于是你不得不和他谈人心吧,他又和你论拳头谁大。

好不容易,决定拼着老命不要,和他对上拳头了,得,他索性不干了,直接一记闷杀,让你连哭都没地哭。

这种如拳头砸在棉花上的无力感,最伤人心,最损士气。

钱肃乐、陈子龙这些人,本想拼着性命不要,也要将吴争搞臭、搞烂,这个世道,只要名声臭了,那就不可能再有大作为,可偏偏……偏偏他一转眼竟成了惠宗后人。

如果是在崇祯朝,这或许也是件震动朝野的大事,可还不至于对时局产生如此大影响。

可现在不同,他这个惠宗后人在身世曝光之前,已经是当朝手掌重兵的靖海候,不仅如此,他还立下显赫之战功。

在宗室凋零的现在,要找出一个有才能的皇族近支,已经太困难了。

不仅如此,他的身世还得到现任监国朱媺娖(吴争的到来,且在奉天殿从龙椅上将朱以海拽下,让淳安镇的逼宫形同儿戏)、时任都御史张煌言的认可。

这无形之中,平添了不少官员的效忠之心。

身为清流,可与奸倿斗、可与君斗,可他们知道,万万不可与民心斗。

同时,自诩为大明忠臣,愿意为宗庙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钱肃乐、陈子龙等人,又如何去反对一个拥有着传国玉玺的惠宗后人呢?

虽说惠宗早已成为历史,可从宗室系谱上,他依旧是大明宗室近支,哪怕夺了他江山的朱棣,也从不否认,何况是后世明朝皇帝?

这才是当时城下,钱肃乐、陈子龙见自己阵营有不少官员、文人向吴争拜伏之后,随之率余众拜伏称殿下的原因所在。

既然你是宗室,那你就得按宗室规矩来,大明忠臣绝对不缺“规范”帝皇的手段。

而阻止吴争称王,就是这些人的第一份谏言。

他们说,惠宗后人的身份太过惊世骇俗,如果直接封王,反倒显得突兀,不如先造出声势,然后徐徐图之,方可水到渠成。

瞧瞧,说得多好,多么理所应当。

吴争能拒绝吗?

当然不能。

好不容易平息了这场风波,数方人有了一个可以做为妥协的借口,吴争怎么能以一己之私欲,而再次掀起另一场内讧风暴呢?

同时,王之仁持臣子之礼向吴争行礼时的生硬,同样让吴争意识到,称王的不合时宜。

吴争能安心称王吗?

当然不能。

这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吴争的心性,不逼他,那还是个讲理人,逼急了啥都干得出来。

最重要的是,吴争心悚。

他不是悚这些清流文人,也不是悚手握重兵,需要借助力于他的兴国公王之仁。

悚的是远在千里之外平岗山中的老爹。

周思敏意外小产,使得吴家香火不知又得再过多少时候才能续上,如今再改名换姓,吴争不知道他爹会不会因此气出个好歹来。

所以,吴争就这么轻易地答应了诸人不封王的“建议”,而吴争的“豁达”也赢得了诸臣的好感。

这就有了今日,顺利的大朝会。

在万众一心的拥戴下,已经萌生去意的朱媺娖再次坐上了监国之位,并且入主宫城。

这本是群臣极力反对的,按礼,监国毕竟不是正君,确实不该入主宫城。

但奈何吴争执拗,力主朱媺娖必须入宫。

群臣一来有好感于吴争的“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