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二张风波-舆论哗然 苏良嗣含冤而死的噩耗,仿佛一阵裹挟着愤怒与悲痛的狂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武周王朝,无论是戒备森严的朝廷,还是热闹喧嚣的民间,都被这阵狂风搅得人心惶惶,舆论鼎沸。 在洛阳城繁华的街头巷尾,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烘烤着大地,却远不及百姓们心中的怒火炽热。 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卖菜"> 第420章:二张风波-舆论哗然 苏良嗣含冤而死的噩耗,仿佛一阵裹挟着愤怒与悲痛的狂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武周王朝,无论是戒备森严的朝廷,还是热闹喧嚣的民间,都被这阵狂风搅得人心惶惶,舆论鼎沸。 在洛阳城繁华的街头巷尾,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烘烤着大地,却远不及百姓们心中的怒火炽热。 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卖菜">

第420章 二张风波-舆论哗然(1 / 2)

第420章:二张风波-舆论哗然

苏良嗣含冤而死的噩耗,仿佛一阵裹挟着愤怒与悲痛的狂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武周王朝,无论是戒备森严的朝廷,还是热闹喧嚣的民间,都被这阵狂风搅得人心惶惶,舆论鼎沸。

在洛阳城繁华的街头巷尾,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烘烤着大地,却远不及百姓们心中的怒火炽热。

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卖菜老者,原本专注于整理摊位上的蔬菜,听闻苏良嗣的死讯后,气得浑身颤抖,他将手中的菜篮重重地摔在地上,里面的蔬菜散落一地,老者悲愤地大声说道:“这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简直就是朝廷的毒瘤,祸国殃民的奸贼!苏大人一生清正廉洁,为咱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一心扑在国事上,怎么就遭了这等毒手,被他们诬陷致死,老天爷怎么就不开开眼呐!”

周围的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一位年轻力壮的后生,气得握紧了拳头,关节泛白,大声附和道:“对!这俩家伙仗着陛下的宠爱,在朝中横行霸道,胡作非为,陷害忠良,简直天理难容!他们的恶行,我们都看在眼里,这样的人就该千刀万剐,以正国法!”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着对二张的愤怒与不满,声音越来越大,情绪越来越激动。

消息如瘟疫般迅速蔓延到了城内的茶馆。此时的茶馆内,座无虚席,几位书生模样的人围坐在一张略显破旧的桌子旁,他们面色凝重,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其中一位身着青衫,面容清瘦的书生,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跟着震颤起来,他满脸愤慨地大声说道:“张易之、张昌宗如此丧心病狂的恶行,实乃我武周王朝的奇耻大辱!他们肆意扰乱朝纲,陷害像苏大人这样的忠良之士,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照这样下去,武周的江山迟早要毁在他们手里!”

另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较为沉稳的书生,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说道:“如今满朝文武,但凡有点正义感的大臣,无不对二张的所作所为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可陛下却似乎被他们的花言巧语蒙蔽了双眼,对他们的恶行视而不见,这可如何是好?难道就任由这两个奸佞继续为非作歹吗?”茶馆里的其他人也都唉声叹气,有的摇头,有的低声咒骂,整个茶馆被一种沉重而愤怒的情绪所笼罩。

与此同时,在庄严肃穆的朝廷之中,正直的大臣们再也无法忍受张易之与张昌宗的恶行,纷纷挺身而出。狄仁杰、宋璟等一众大臣齐聚在一间密室之中,密室里气氛紧张,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与愤慨。狄仁杰神色凝重,目光如炬,缓缓扫视了一圈众人,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张易之、张昌宗陷害苏良嗣,手段之阴险狡诈,令人发指。此等恶行若不加以严惩,朝廷的正气将被彻底践踏,武周的江山社稷也将岌岌可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我们身为朝廷大臣,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绝不能坐视不管。”

宋璟听后,气得握紧了拳头,关节“咔咔”作响,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大声说道:“狄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必须联名上书,恳请陛下彻查此事,还苏大人一个公道,严惩二张这两个祸国殃民的败类。若不如此,我们有何颜面面对天下百姓,又如何对得起苏大人的在天之灵?”其他大臣们纷纷响应,义愤填膺地表示赞同,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决绝。

于是,一份凝聚着众多正直大臣心血与愤怒的奏章,被小心翼翼地呈到了武则天的案头。奏章中,大臣们言辞恳切,字字泣血,详细地陈述了张易之、张昌宗陷害苏良嗣的种种疑点和破绽,以及他们平日里在朝中结党营私、卖官鬻爵、骄横跋扈等诸多恶行,强烈恳请武则天明察秋毫,以公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