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下聘(2 / 2)

见张家母子的厚道,对亲家是多么的体贴。

也有乡亲觉得以张家的财势,聘礼应该更加隆重盛大才对,听人解说是张家厚道云云,也便了然,于是一口称赞张家母子懂做人。而赵家对这样的聘礼和张家的诚意也是特别满意,于是依足了张村传统嫁女的规矩,确定了嫁妆的清单,特别把家里全部的蜂箱都算到女儿身上,作为陪嫁和未来的脂粉钱。

张诚当然不在意这几个蜂箱。反复推让说要赵家留下两只蜂箱做种,反正赵三球自己就是养蜂高手,只要家里有上好的蜂王,不到一年时间,就会分巢若干,赵家的蜂蜜收入不会受多大影响。

这些细节上的争执谦让,构成了这次婚礼男女双方温情的一面。在未来很多年,仍然是张诚和赵杏儿夫妇回忆中很美好的瞬间。

秦朝的婚礼说简单也算简单,按前朝传下来的《士昏礼》的规程进行就好,说麻烦也都麻烦,一步一步都要走到,从媒人上门到正式迎娶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习俗上一般喜欢在春季结婚,结婚以后男方家里就算多了半个劳力,田地里的活儿就多个帮手。但是张诚却特别要求在冬季结婚,时间选在腊月,理由是腊月寒冬,村里的人都休工,人全和,请乡亲们大宴一场,也都有个乐。图个喜庆,又不耽误农事啥的。这个理由到底说得通不,赵家也没在意,赵杏儿更是坚决支持张诚的要求,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准备迎亲之前,依礼张诚和赵杏儿不能单独见面了。但是冬月的时候,张诚召集小学的毕业生返校集会,赵杏儿还是来了,虽然张诚赵杏儿两人已经议亲,并且下个月就要结婚,这次大家聚到一起,有不少同学起哄。但是皮厚如张诚,泼辣如赵杏儿并没多少羞恼。张诚站在讲台上,赵杏儿坐在台下的课桌后,仍然如一名普通的学生,一名班长一样。

除了这些同学,这次聚会多了一个人,就是经常往来张村帮助这面举行婚丧礼仪的公孙尼子先生。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