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招降小袁营(1 / 2)

袁时中脸色更是见青。

郑芝鹏这是在羞辱他吗?就他手里的这点本钱,他还去争天下?

“姓郑的,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辱没你家袁爷爷,当真就以为俺不敢杀你吗?”

看着郑芝鹏那副老神在在的模样,袁时中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好歹也是纵横中原的一方人物,这郑军来的说客竟如此的不好说话。刺的他脸皮疼。

哪怕他是近来声名大噪的郑芝龙的兄弟,袁时中也怒了。

屋内立着的袁大洪噌的就腰刀出鞘,凶神恶煞的看着郑芝鹏,只差小叔一声令下了。

郑芝鹏却仿佛看到了一场闹剧一样哈哈大笑,“郑将军何故做此姿态?你都走投无路了,不是我家大兄看你甚好的名头上,觉得是个人物,要来提携将军一把,我郑芝鹏何苦于此冰天雪地里走一遭?”

郑芝龙看中了袁时中,那绝不是因为袁时中已经陷入了‘绝境’,那自是因为这人有他的过人之处。

相比较早年时像流寇更多于像农民起义军的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袁时中才就是真正的历史课本上的农民起义军。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北直隶、中原、齐鲁大旱,麦无收,秋遭虫(蝗虫)害,至冬饥民载道,饿殍遍野。袁时中于是举义旗而起。兵锋所至,诛杀贪官污吏,开仓救济饥民,深得饥民拥护。(个人觉得现在这个时候的李自成军纪该是不错的,毕竟他已经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打天下坐江山,那又如何不会去邀买民心?如“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之类的主张,就不要太明显了。并且原先的老流寇也被洪承畴杀绝了)

就是朱明士绅自己都在说开州贼袁时中,由考成渡河南来,往来梁宋之间,不杀人,不掠妇女,亦群盗中之一奇也。

以至于小袁营的名头传入郑芝龙耳朵中时,那是相当不错的。堪称一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仁义之师。中原百姓甚至把袁时中的队伍称为“佛兵”!

郑芝龙当时就斯巴达了。

在明末的时代大背景下,竟然还有如此出污泥而不染的奇葩?

再仔细分析一下这人起事以来的所作所为,那也怪不得会得到士绅官员们的称赞,这人看似杀了不少的贪官污吏,实则对士绅阶层却很手下留情的。若是有那名声稍好一些的,都可以说是秋毫无犯。

如此的作为,自然能从士绅官僚口中得到一个上好的评价。

或者说,如袁时中这等人物,若是能早十年起事,还真有可能与李自成一较长短。

这种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乱世枭雄’,其个人的价值观明显更符合现社会大背景下的“明君英主”的定义。至少那李岩会在李自成与袁时中之间明显的选择后者。

可惜,袁时中错过了最佳的时机。人李闯王已经撇开了当年的腌臜事儿,成功转型了。就是跟士绅阶层还没有彻底和解,所以他的根基始终没有在地方上夯实。

但如果李自成真的能在北京城内坐稳了龙椅,大势之下,那北地的士绅阶层也只能无奈顺从。也保证了皇权在开国之初对文官政治的基础——士绅阶级的彻底压倒。

可那只是如果,世界上最没有价值的就是如果。

事实是李自成还没来得及夯实自己的基础,弥补自身最大的缺陷,满清鞑子就在吴三桂的领引下浩浩荡荡的入关了。如是一股汹涌的海潮,将李自成那看似磅礴的海滩沙堡轻松摧垮。

然后与中原的士绅阶层达成一致的满清,以极微小到极致的代价,便窃取了中华神器。

这原本的历史就是这么操蛋。

“将军还有甚好不舍的?如今是只有我家大兄愿意给将军一份前程。过了这村儿可就没这店儿了。”

袁大洪听了就是一冷哼,“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