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根据市场的波动率调整投资组合的权重(10 / 12)

源、互联网领域崭露头角的公司;债券占 40%,包括国债和一些优质企业债;现金占 20%。

随着牛市的启动,李先生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他发现市场活跃度增加,波动率虽然仍较低但有上升趋势。他认为这是市场向好的信号,于是决定增加股票权重。在增加股票投资时,他重点关注那些具有更大上涨潜力的板块。他将股票的比例提高到 50%,其中增加了对金融板块中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股票的配置,这些银行在经济复苏初期通常有较好的业绩表现和估值提升空间。同时,他加大了对新兴产业股票的投资,尤其是那些在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应用等细分领域具有创新模式的公司。对于债券,他将比例降低到 35%,现金比例降低到 15%。

到了牛市中期,市场快速上涨,波动率显着升高。此时,李先生注意到市场上一些高贝塔的中小创股票涨幅巨大,但风险也在快速积聚。他决定对投资组合进行谨慎调整,降低高贝塔股票的权重。他卖出了部分涨幅过高、估值泡沫化迹象明显的中小创股票,将股票权重调整为 45%,同时增加防御性的消费类股票权重,如白酒、家电等行业的龙头企业股票,这些股票在经济周期波动中通常表现相对稳定,能够在市场波动加剧时为投资组合提供一定的稳定性。债券比例调整为 35%,现金比例调整为 20%。

在牛市后期,市场估值过高,波动率进一步加大且市场情绪极度狂热。李先生意识到市场已经处于高风险状态,泡沫随时可能破裂。此时,他果断地将股票权重降低至 30%,主要保留了一些低估值的蓝筹股和业绩优良的白马股,例如业绩稳定且股息率较高的消费龙头股和金融蓝筹股。他将债券比例提高到 50%,重点配置长期国债和高等级信用债,利用债券的稳定性来抵御市场可能的下跌风险。现金比例提高到 20%,以保证投资组合在市场急剧变化时有足够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在这轮牛市中,李先生通过根据市场不同阶段的波动率和市场特征灵活调整投资组合权重,在获取可观收益的同时,有效控制了后期的风险,避免了在随后的市场调整中遭受重大损失。当市场在 2015 年中旬开始大幅下跌时,李先生的投资组合因提前调整而表现出了较强的抗跌性。

2. 熊市环境下的调整案例

以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熊市为例,投资者张女士拥有一个价值 600 万元的投资组合。初始时,股票占 60%,涵盖了多个行业,包括金融、房地产、制造业等;债券占 30%,主要是国债和一些 AA + 级以上的企业债;现金占 10%。熊市初期,市场急剧下跌,波动率迅速飙升。张女士察觉到市场形势的严峻,迅速采取行动。她首先卖出了那些对宏观经济敏感、资产负债率高且在金融危机中受冲击较大的股票,如房地产和部分金融股,将股票权重降低至 30%。同时,她大幅增加现金比例至 40%,以增强投资组合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对于债券,她将比例提高到 30%,并进一步将债券持仓向国债和更高级别的信用债倾斜,减少对企业债的持有,因为在金融危机期间企业债的信用风险显着增加。

进入熊市中期,市场虽有一些反弹,但整体趋势仍然向下,波动率居高不下。张女士保持谨慎态度,维持股票 30%的权重,但对股票进行了进一步筛选。她重点持有一些具有抗跌性的价值股,如业绩稳定、股息率高的公用事业类股票,如电力、水务等公司的股票,这些公司的业务具有较强的刚需属性,受经济危机冲击相对较小。她根据市场波动率的变化,适当增加了债券久期,将债券比例调整为 35%,主要投资于长期国债,以获取更高的固定收益,同时利用债券价格在利率波动下的变化来平衡投资组合风险。现金比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