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入侵宋国的主将是子革,他麾下约有七万,现下正在围困宋国都城。”
“子革啊,算是老熟人了。”
“这一次七万楚军,没有多少蛮人。”
“上一次大战,蛮人损失惨重,不造反已经不错,怎么会再出兵为楚国卖命。”
这些个蛮人,他们属于百越苗裔。
南方的越人非常多,只是没有百家之多,百越只是一个泛称。
而百越绝不是出自越国,他们有自己的祖宗体系与传承,跟越国不是一回事。
楚国只要在北方吃一次亏,他们就会在南方找补。
结果是什么?楚国在北方输得越惨,南方的百越就更倒霉。
楚国势力范围内的百越,他们算是生活在敌占区,平时要被抽重税,战时还要出人丁卖命。
楚国对待势力范围内的百越部落只有一个国策,那便是削弱、削弱、再削弱。
其实,生活在敌占区的百越人并非不是不想抵抗,只是百越本身就是一个泛称,没有一位能够服众的共主,单独或几个部落联合的实力不强,自然要当楚国砧板上的鱼肉。
吴国或越国境内也有不少百越部落。
吴国庙堂没有百越出身的人。
越国庙堂却是有百越出身的大臣。
由于吴国和越国的不同,后世有人用这个原因判定道德标准,总结下来就是吴国起码保持春秋时代的道德底线,越国却是负责拉低春秋时代的各种道德底线。
如果熟读历史的话,会知道上面的说法没有错。
刚才是楼令与华元在聊天。
华元想要表达的意思就一个:入侵宋国的楚军不好对付。
楼令则是再一次知道一件事情,楚国果然底蕴深厚,大败亏输了一场,隔年就合起来动用接近二十万的兵力。
在今年,先有子革统率七万楚军入侵宋国,随后子重统率十二万楚军增援郑国。
要知道去年楚国可是折损了将近十万人!
即便不将楚国折损的兵力算进去,大军出动对资源的消耗可想而知。
换作是晋国出兵二十万又一战折损十万兵力,恐怕无法在隔年继续拉出二十万兵力了。
晋国都做不到,中原其余国家也别想做到。
损失那么大的楚国,时隔一年不到又拉出接近二十万大军,难道不足以证明底蕴之深厚吗?
“一次次跌倒,很快又重新站起来,不愧是楚国啊!”楼令可是知道楚国是秦国一统之战最大的拦路虎。
楼令有那样的认知是记得韩、魏、赵、燕、楚、齐、秦竞争,秦国在如日中天的阶段,秦军最后一场大败仗就是输给了楚国。
春秋时期的楚国并非总是输,楚国与晋国打大型战役,十次起码能赢三次。
战国时代的楚国出战败率比在春秋时代还严重,搞得成了战国时期最大的冤大头。
因为有“剧透”的关系,要说现如今晋国一众大臣谁最为重视楚国,想来没有人比楼令更重视了?
楼令从华元这里得知七万楚军中没有蛮人,料想楚国在历经“赭丘之战”后会拿出一些真本事,怎么敢不谨慎对待接下来的交战。
他们从“新郑”开拔离开,一路向东路过郑国的“制田”、“斗城”、“牛首”,进入宋国势力范围则是沿着逢泽这一条水系行军。
尽管楼令已经不是第一次南下,再一次从郑国穿过,仍然感慨郑人真是顽强。
楼令的那个感慨不是其它什么原因,一路走过看到的都是平原,郑人开垦耕地相当卖力,随处可见春播之后的一片青葱。
讲事实就是,郑国还真就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农业大国,无怪乎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