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楚人立刻认出楼氏的部队顶替了郤氏所部。
楚人会马上认出来的理由太简单。
哪怕是一样穿铁甲,郤氏的铁甲刷了一层黑漆,楼氏的铁甲却是金属的原色。
刷漆啊?春秋时代的刷漆行为跟现代不一样。
现代的漆是各种化工产品,造价各有不同,总归比春秋时代的漆便宜。
“晋军在轮换?”子重得到汇报,思考了几个呼吸的时间,说道:“我们也轮换!”
处在战斗前线的晋军或是楚军,绝大部分参与了整个白天的交战,体力早就被消耗见底,完全是依靠意志在强撑着。
晋军先轮换,自然是晋军高层认为战线稳得住。
楚军发现晋军在轮换,想冒险可以尝试发起攻势,稳妥选项当然是也跟着抓紧时间进行轮换。
所以说,楚军这边也清楚夜间交战不得轻易冒险。
两边都有相同的心态,采取了最为稳妥的做法,跟怂不怂扯不上什么关联。
子重自己都快累瘫了,明确知道己方的兵源素质比晋军差,哪敢趁机发起攻势,只能选择更稳妥的做法。
接替战线的楼令很难第一时间察觉到楚军在进行轮换。他们也不是上来后就立刻顶到第一线,起码要相当部分的下军进入战线且列好阵型,才明明晃晃来与楚军面对面。
子重累归累,脑子还在,怎么可能忽略相关的步骤,脑抽了才让轮换部队第一时间站到第一线。
如果是白天,人站在高处,哪怕有烟尘弥漫,还是能够察觉到部队的调动。
夜幕笼罩之下,即便是布置了篝火,部队也是手持火把,问题在于可视范围更加受限,真不是那么好看得出来。
“又把‘左右广’调上来了?”楼令不会轻易去进行搏杀,人却是站得比较靠前。
更精确一点来说,楼令就在三排人的后面,借着空隙能够将对面的楚军看得很详细。
楚军中会成批穿上皮甲的人只有“左右广”的将士,其余多是木甲、布甲或竹甲,又以竹甲的数量最多。
其实目前这一支“左右广”穿皮甲的人也只是占到两成左右,剩下的八成穿的是布甲或木甲。
而穿竹甲是楚国和吴国、越国的特色。
话说,藤甲在一百多年前已经有军队列装,大多是南方的国家。
楚国属于南方国家,怎么就不见穿藤甲的人呢?
这个是因为当前时代制作藤甲不比皮甲便宜多少!
藤甲真不是光拿藤条编就足够,制作期间浸泡工艺才是真正的核心。
在春秋时代,人吃上一点油星都不容易,大量收集桐油的难度可想而知,怎么可能大肆制造藤甲?
再者说了,藤甲穿起来极其不方便,造价与皮甲差不多的情况下,哪个家族会去大量制作藤甲啊?
事实上,哪怕后面藤甲的制作成本降低,仍然没有哪一支军队大肆列装过藤甲。
三国有?玩《三国群英传》玩多了,以为有藤甲兵这个兵种,真就有成批的藤甲兵啊?
再说一次,历史上没有哪一支军队大肆列装藤甲。
倒是有部队成建制的列装藤盾。
“十多万人的交战,又是夜间作战,不是哪个局部发挥良好能够左右战局。”楼令不是被栾书和郤锜双重嘱咐或威胁才这么怂,一开便是一种稳住就行的心态。
白天指挥军队,调度起来都需要小心翼翼。
夜间调度军队就要更加谨慎,免得造成自相残杀的局面。
从古自今到长久的以后,哪怕发生了夜战,其实都是数百上千的袭扰,并没有大规模夜间偷袭而取得胜利的例子。
倒是冷兵器时代经常有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