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所以的人,他们总是瞎胡骂,说军队训练叠被子和站队列是形式主义。他们懂个锤子啊!
无论是叠被子或站队列,其实就是在培养服从性,过程中也将很多位个体融合成为一个集体。
一个人能够分清楚左边和右边是步入军旅的第一步,他们也必须分得清左和右到底是哪一边,要不然连最基本的队列都站不了。
最为令人感到纳闷的事情是,无论是在什么年代,总有人怎么教都分不清左右。类似的人,无论是怎么被征入部队,相关负责人一个失职罪责免不了,当事人会成为笑话,留在部队在未来也一定会连累战友。
就说说,分不清左右,得到“向左转”或“向右转”的口令,每一次能不能转对方向单纯靠运气。
搅乱了队形还是小事,到了战场需要进行战术移动,该是去左边却跑右边,自己死了属于活该,战术队形出现缺口,一整个小队该面临什么局面?
“在当前的时代,不能分清楚左右的人,一样不可能上战场。”楼令吩咐下去,他要去城墙那边。
春秋时代该是对军阵追求度最大的一个历史阶段了。
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他们都能够摆出一个像样的军阵,开打之后能不能将军阵维持住,用来区分到底是强国还是弱国。
继续阅读
在这种背景之下,春秋时代哪怕是一名小兵,他起码要听得懂军令,得到命令之后清楚该往哪里走。类似的要求到现代更为严苛,不止要知道该往哪里,更要知道到了那个地点该尽什么责,比如阻击敌人或是进行突破等等。
来到城墙的楼令站在女墙边上,目光向外面看去,看到的一个个在寒风中调整队形的方阵。
有军官在方阵的队列空隙中走动,他们手中持着鞭条,看到谁出错会大声吼叫纠正,一两次被纠正者做得不对,第三次就是鞭条一阵抽了。
军队嘛,尤其是冷兵器时期的军队,哪来那么多的柔情,往往越粗暴反而更有效。
毕竟,绝大多数人的文化素质都极其有限,一名军官面对的可能是数十、上百、成千的下属,哪有那么多的时间用在讲道理,尤其是人很容易得了便宜便卖乖,顺着杆子会往上爬。
真正的事实是,一旦某军官突然对某小兵变得温柔,该小兵基本上也快要没命了。
“看着有一种阿三那边练兵的既视感……”楼令并不觉得搞笑。
还是那个天大的事实,兵员的各方面素质极其低下,军纪与服从度就是依靠鞭条抽出来的!
集结到“太原”郊外的人员一开始有一万两千人,仅仅是在训练队列过程中便淘汰了三千多人。而这三千多人就是怎么都教不懂区分左右,以及无法承受训练负荷的群体,其中以身体素质撑不过基础训练周期的人居多。
到了训练排兵布阵阶段,相关的体能训练只会增加强度而不会降低强度,期间关于服从性更是会一再提高等级。
由很多人组成的军阵,不管向前将面临什么环境或是情况,得到命令的方阵都该向前,能够做到这一点便是强军。
恰是因为多数军队做不到面临什么状况都会遵令行事,才更加体现出为什么是一支强军。
哪怕明知道读书识字的重要性,楼令从未有过在军队教导读书识字的念头。
不是当前的楼氏办不到,根本原因是时代的背景不同。
这么说吧?一旦楼令不区分群体传播知识,首先当前的贵族阶层就无法接受,再来就是黎庶获得知识不会是对楼氏感恩戴德。
普罗大众有了知识,他们势必会有更多的追求,往往统治他们的阶层很难去进行一一满足。而一旦某个集体一再提出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来文的被证实不行了,该是进入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