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那边很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任何于礼不合的事情都不会在公开场合去做。
是的,从春秋时代开始,那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已经在鲁国被推崇,并不是孔子自己的首创。
比较令人愕然的是,鲁国之君是最先失去实权的一国之君,等于是举起双手“噼里啪啦”在打自己的脸,并且国中一个个都当作没有发生国君被架空的事情。
嘴上说着一套,做的却是另外一套,无外乎就是那般了。
后来还是孔子率先有动作,只不过努力没有成果,相反还害得国君境遇更惨,他本人也遭到了驱逐,落得一个有家不得回的下场。
刚才,晋君獳已经下令演武开始。
会盟台周边的晋军得令动了起来,他们以方阵的形式在鼓声中进行移动,组成了一个更大的军阵,再来回不断地变阵。
多数诸侯与代表其实没有在看晋军布阵,他们的注意力全在会盟台众人的反应细节上面。
少数关注晋军演武的人,他们都是借机观察晋军的士气与质量。
质量就是先看战车多寡,来判断兵力的多少,将士的军备情况。
士气就更好理解了,一个军令下去,从某个方阵的移动以及大吼回应,看移动速度和听声音很容易辨识出士气高低。
由于没有布面旗帜的关系,演武场合也就不存在旌旗密布的场景了。
子反就是用心在观察晋军质量与士气的人之一,一阵关注下来,不由心想:“看来晋国真的恢复元气了。他们对赤狄的胜利,也重新获得了对外战争取胜的信心。”
讲实话,楚国不怕与晋国进行交战,只是也不希望那么快就爆发大战。
之前,会不会交战的主动权掌握在楚国这一边。
子反现在看来,主动权或许要出现变更,收回视线看向晋君獳,说道:“听闻晋国出现善射之人,欲要挑战养由基?”
一句话而已,晋国这边的人目光集中向楼令,列国的人则是好奇地不断张望。
等待列国的人发现晋人都在看谁,视线也不由转到了楼令身上……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