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讲】(7 / 7)

我们在观六根的时候要掌握理观跟事修。“理”,道理是一个,你不管怎么观,你从头到尾的观照智慧都是一个,就是即空、即假、即中,正念真如。但是你所经历的过程,我执、法执那是不同。蕅益大师讲一个譬喻说,这个墙壁很厚,墙壁有六层的石头所构成,但你用钻头去钻的时候,钻头只有一个!你不管是钻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还是一个钻头嘛,但是你要经历六层的墙壁。我们观照六根的道理亦复如是,理观是一,但是事相却是历历分明,不可错乱。一定是先从外在的人事因缘先消灭,然后再破内在的感受,再破内在的想法,最后破内在微细的分别,最后回归真如。这个五阴的次第是不能错乱。

到这个地方,其实理论的部分、事修的部分全部讲完了,到下一堂课我们就正式来宣说二十五圆通的整个修学过程。因为你整个首楞严王三昧大概都掌握清楚了,你再来看看这二十五个圣人所经历的过程,等于是印证你前面所学的道理。

这个地方我们再讲几句话,来跟大家说明一下这个观念。这个六根的修学,你修行一定是用你的六根,用眼根去看佛像,用耳根来听佛号的声音。但问题是有些人会用功,有些人不会用功。差别在哪里?你看有些人,他拜佛拜了三十年,你看到他的烦恼习气跟三十年前完全原封不动,都没有改变,这个是怎么回事呢?而有些人用功了三年就进步很多。所以印光大师说,有些人他只是在事相上修行,没有回光返照,所以他的心就是向外攀缘。佛号是在外面,佛像也在外面,他的心就在外面攀缘三宝的境界,产生一个善业力,如此而已,这跟解脱没有关系。

所以禅宗经常喜欢说,念佛是谁?蕅益大师说,这一句话是有深义的,很深的道理。念佛是谁?当然,我们的所观境是佛号,但是为什么要提醒你“念佛是谁”呢?要告诉你,你“能念的心”是关键点!“能念的心”,是要你回光返照,你的心力是主动。你的心清净了,佛力才可以感应,是讲这个道理,就是要修行人回光返照。所以你看有些人修行他进步很快,有些人修行没什么进步,关键就在于他是不是生起一个观照力,关键在这个地方。

到这个地方我们把理、事,说是“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不碍圆融”,在六根当中的理观、事修的整个道理都讲清楚了。下一堂课我们就正式进入二十五圆通。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