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两人的对话,徐二婶无奈地说道:“又不差这么一天半天的,先找人检查下,算算要买多少瓦,多买点没所谓,但也别买太多了啊。”
徐有银不耐烦地说道:“知道了,知道了,我会坑我姐吗?”
徐絮嘿嘿一笑:“二婶不用担心,有银经常建房子,有经验,他不会买超的。我相信他。”
徐二婶白了他们俩人一眼:“你们俩折腾去吧,我懒得理你们。”
徐继宗见他们商量好,问徐絮:“絮絮,你那还有菜吗?要不去园子摘点菜回去,这两天如果还下雨就不要出来了。”
想起家里确实没多少菜,自家菜园的菜也才刚刚长起来,能吃的不多,于是点头道:“行,那我现在去摘点。”
“我帮你。”徐有银拿着斗笠跟着徐絮一起去菜园。
摘好菜,徐絮就回去了,家里就几个孩子,她不放心。
2023年7月2日,早上10点,徐梓青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从京城家里回到京郊白坪村的现代中式小院,徐梓青是京城郊区白坪村人。
白坪村挨着塱市,离京城市区有40几公里,真正是郊区的郊区,交通很不方便,没有地铁站,乘坐公交车去最近的地铁站也需要40分钟的车程。
徐梓青今年26岁,家里一共有四口人,父亲徐建军今年50岁,和母亲陈小芬两人在京城开包子店,哥哥徐梓祺28岁,目前在京城医院做外科医生。
徐家爷爷、奶奶都是纺织厂的退休职工,徐爷爷初中毕业后考入纺织厂工作,徐建军也是在京城出生、长大。在徐建军6岁那年,排了好几年的队等分房的徐爷爷,总算是分到了一套带院子的大平房。
分房没两年就开始改革开放,等知青开始回城后,徐爷爷看到了市场房屋的紧张,房子供不应求,房租也在节节攀升,于是就把积蓄全拿了出来在京城郊区买了个农家院子,四周建上房子,分别租给了四户人家。
没过两年,他看到街上店铺如春雨过后的竹笋一样,开了一家又一家,眼光长远的徐爷爷就刚收回来的临街房屋改成两间商铺,打算租给人家开店做生意。
可是当年这地方在京郊,要做生意的都往京城去,有本钱的开店,没钱的推个板车、或者骑个三轮车摆地摊去,就这样,店铺租不出去。
徐爷爷挣扎了两三个月后,最终还是以住房的价格租了出去,而租客租了房子却不单单是拿来居住,还自己开起了杂货铺,给附近的村民提供了不少的便利,当然也赚村民不少的钱。
徐奶奶看到租客开店铺,第二年就想以店铺的租金重新签租房合同,被徐爷爷拦住了,当初租房协议就签了五年合约。
那时也没有想到什么涨租的概念,白纸黑字写了多少钱一个月,徐家爷爷觉得做人要讲信用,既然签字了就要按合约行事。
不过徐爷爷的运气确实不错,小院买了不到十年就遇到城市扩建,小院拆迁建商品房,开发商把这个小区命名为幸福家园。
徐家就在幸福小区补了两间店面和两套房子,当年因为房子拆迁的面积不够,徐爷爷还和邻居买了补迁的面积,这才够补两套大房子。
1990年17岁的徐建军没有考上高中,小时候想着成绩不好,考不上中专那就顶了母亲在纺织厂的职位,可是市场改革后厂里的效益越来越差,经常发不出工资,而且前几年厂里已经开始改革实施劳动合同制,对新入职的职工不再采取固定工制度。
这两年厂里效益越来越差,到了90年私人纺织厂经营得风生水起,他们国营的纺织厂已经没有什么活,当时厂里已经超过半年没有发过工资,更有消息传出纺织厂要倒闭了,大家都要面临下岗的危机。
为了生计很多人都选择取停薪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