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清丈田亩,清查人口,向来都是大动作,要动用很多人力物力。
而且此次杨轩还在清查人口的同时,让下面的人排查一下,看看大明有多少读书人,识字率有多少。
当然,认识三百个常用字以上的,才能记录在册。
大明从洪武朝开始,就展现出了对教育的重视。
地方上有县学,府学,中枢还有国子监。
杨轩估计,民间识字的并不在少数。
不过究竟有多少,还得看统计的结果。
……
十二月,胡磊从金陵回来了。
距离过年就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他回来还带了爷爷和父亲给太爷爷的书信。
他的运气还是比较好的,在他回来的第二天,京师就开始下雪了。
好像还有河/南也下雪了。
这要是在路上耽搁一两天时间,等到大雪封路,胡磊就只能原地住下了。
用晚膳的时候,杨轩忽然对胡磊说道:“年后给你安排一个任务。”
“行。”胡磊没有问是什么任务,就这样直接答应了下来。
“朝廷要清丈田亩,清查人口,到时候由户部负责,督察院和锦衣卫派遣人手监督。”杨轩给胡磊解释了一下,让他有所准备。
之所以还要派遣人手监督,胡磊略一思考便明白了这其中的关键。
如今朝廷收税,是根据名下土地的数量来收的,名下的土地越多,交的税也就越多。
为了少交税,地主乡绅们自然要想办法。
要么贿赂官员将自己名下的田地由上等田改为劣等田,要么隐瞒一部分名下的土地。
亦或者将自己承担的税收转嫁到普通百姓的身上。
总之为了能少交税,是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愿意足额交税的地主乡绅也不是没有,镇国公手下的人搞出的粮种和肥料都能极大的提高粮食产量。
所以,就算交的税多,最后依然是赚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罢了!
“到时候会先从北方开始,你就跟着多看多学。”
“嗯。”听到太爷爷的话,胡磊轻轻嗯了一声。
在太爷爷来京师之前,就算有外出的任务,也轮不到他,更不用说请假了。
但现在,两个月的假轻轻松松就请来了,还可以外出执行任务。
…
杨轩也就是先和胡磊说一下,清丈田亩和清查人口不是马上就能去做的。
朝廷要先向地方下发公文。
然后朝廷才会派人去。
而且现在就剩不到一个月就要过年了,真正去做,怎么也到来年了。
所以杨轩才会说让胡磊年后再去。
…
越是临近年关,时间就过得越快。
京师的镇国公府就只有杨轩和胡磊两个人,腊八这天,杨轩亲自动手给熬了些腊八粥。
胡磊吃的很开心,府里的下人也跟着沾了光。
因为杨轩熬了满满一大锅。
很快就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是北方的小年,南方的小年在腊月二十四。
往年这个时候,不管是朝堂之上,还是朝堂之外,都有浓浓的年味儿,可是今年却不一样,朝堂上的氛围有些诡异。
百官也不敢表现出有多么的开心,而且心中也都在提着一口气。
这几个月来,虽然镇国公并没有怎么干涉朝堂,但百官就是觉得很不自在。
他要是有什么动作倒也还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不了就躺平等死而已。
可镇国公偏偏什么也不做,这让很多人的心中无比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