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见朱见深(2 / 2)

接着又看向杨轩,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了皇叔驾崩前和他说的话。

有些事情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再看于谦和镇国公亲近的样子,也不似几年前两人针锋相对的样子。

或许,这其中有什么隐情!

只是现在的他,年纪太小,还想不明白。

如今于谦秘密带镇国公到他面前,就更能说明当年的事是有所隐情。

“老祖此番入宫,应该是因为朝中之事吧?”朱见深开口。

“没错,此番争斗,该结束了。”杨轩点点头。

这时一旁的于谦也开始帮忙解释。

朱见深听完微微颔首,叹息道:“如今朝中的斗争已经严重影响了朝政,可惜朕还年幼,无法掌控大局。”

紧接着朱见深话语一转,“幸好老祖来了,这一切都将不成问题。”

“陛下,朝会的时间快到了!”这时,殿外朱见深的贴身大太监出声提醒。

“朕知道了。”朱见深出声。

然后便和于谦三人快速商议了一下大朝会要怎么做。

当然,说是商议,其实就是和朱见深说一下计划。

后者自然没什么不同意的。

如今朝中的局势正是需要镇国公的时候。

接着,于谦便和杨轩离开了。

朝会很快就要开始了,朱见深还没有准备好。

于谦将杨轩带到了一个小房间中,然后两人便静静等待了起来。

时间到了,于谦先行离开去参加朝会。

杨轩则换上自己的蟒袍,耐心等待。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奉天殿前的广场上,百官的声音齐齐响起。

“众爱卿平身!”御阶上方,朱见深坐在龙椅上,稚嫩的脸庞上透露着丝丝威严。

“有事启奏,无本退朝!”总管大太监尖锐的嗓音响起。

朝会中,朱见深这个皇帝其实和吉祥物没什么区别。

因为他的年纪小,朝中的诸多大权,基本上都没在手上。

于谦作为托孤大臣,手中的权力最大,剩下的权力都在各部大员的手上。

商议国事,基本上都是其他大臣上奏,然后朱见深询问于谦,根据于谦的意思最后决定。

又或者朱见深会表示有什么事跟于谦汇报就好了。

但随着朝中的斗争越发激烈,朝会也基本上成了对于谦的弹劾。

“陛下,臣有本奏!”一位御史站了出来。

“准!”朱见深淡淡出声。

若是没有见到镇国公之前,他根本不想给对方开口的机会。

但现在,朱见深随便他们说什么。

镇国公来了,一切都将结束。

“臣要弹劾内阁首辅、兵部尚书于谦。”

“其作为先帝任命的托孤大臣,如今朝中政务懈怠,国事停滞,民生深受影响,民间一片沸腾。”

“于谦辜负皇恩,臣请陛下降罪于谦。”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