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下野了。
结果王骥摇身一变,成了伯爵,脱离了文官集团,成了武将勋贵的一员,不跟文官们玩儿了。
这个老六!
然而更老六的是镇国公,明明都下野了,还给小皇帝留下了百官的把柄。
若非小皇帝将之泄露了出来,恐怕他们到死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为了解除隐患,文官集团中的某些人又开始秘密策划出卖皇帝。
结果,皇帝是出卖了,但文官集团也损失不小。
随军出征的大臣全死了。
若是后面文官集团壮大了,这些代价倒也值了。
可是随之而来的是好不容易才恢复了一口元气,就迎来了镇国公的大清洗。
文官集团遭受到了前所未有之重创。
死的人数堪比洪武四大案加起来的人数。
但洪武四大案,死的可不仅仅是文官,以淮西勋贵为首的武将勋贵也死了不少。
毕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这可都是针对淮西集团的。
而淮西集团势力最强的便是淮西勋贵了。
而镇国公不同,他针对的就是文官。
漠北一战,武将集团损失惨重,几乎断层。
而武将的培养比文官的培养更耗费时间。
毕竟一名合格的将领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实践经验,都是通过一场场战争历练出来的。
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若不是镇国公带兵北征和西征,快速历练教导出一批青壮年将领,武将集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元气。
但就算如此,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也只有两三个人。
一个徐显忠,一个石亨,再加上一个由文官封爵的王骥。
王骥此人绝不可小瞧,他虽没跟镇国公历练过,但他读过的书多,又经历过几十万人的大规模战争,而且后面那些年也一直在外面带兵。
在平定了湖广、贵/州的苗人叛乱之后,就一直坐镇西南,前几年卸下兵权养老。
不是不想继续用他,而是他的年龄实在是太大了,现在已经八十二岁了,走路都要用拐杖,还怎么带兵?
不算王骥的话,朝中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领就只剩下徐显忠和石亨了。
而徐显忠又镇守西域,不可轻动,那么,能统帅大军的就只剩下石亨了。
武将集团都已经这样了,还怎么针对?
真不怕武备废了!
所以,要针对就针对文官集团。
景泰一朝,因为手里有兵权,朱祁钰对权力把握的同样很紧,文官们也找不到机会。
但这样的后果就是朱祁钰的工作压力异常大,年纪轻轻就累死了。
而现在又是幼主当国,镇国公老迈,不在朝堂,正是文官集团等待的机会。
快百年了啊!
这个机会文官集团等了快百年了!
这么一想,他们确实是惨。
但若是他们老老实实,没那么多心眼的话,恐怕就不是这个局面了。
只能说,这怪不得别人!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