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洪流依然在滚滚向前,无论是谁都阻止不了。
如今,大明国力昌盛,百业兴旺,一片盛世之景。
顺天城修建完成,运河也早已疏通,京城至顺天的直道也已修建完成。
新政在南北已推行开来,百姓的负担减轻。
新的作物也正在推广中。
国家财政收入提升,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可是朝堂上,朱棣却忽然宣布了一项决定。
迁都!
而这,自然遭到了百官的强烈反对。
因为朱棣打算定为都城的地方,不在南方,而是北方的顺天。
和富饶的金陵相比,顺天说是苦寒之地也不为过。
而且朝堂大多官员出身南方,他们的家族,资产,人际关系等都在南方。
迁都,意味着一切他们都需要重新开始。
所以不管从哪方面来讲,他们都是不愿意迁都的。
而同意迁都的人很少,基本上都是当初朱棣起家时的班底。
此刻,御书房。
“朕没有想到,朕的好太子,竟然带头反对迁都。”
“朕为什么要迁都,你难道就看不明白吗?”
“啊?”
朱棣叉着腰,在朱高炽的面前来回踱步。
他很生气,非常生气!
朱高炽就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低着头,一言不发,无声的抗议着。
朱棣说了半天,口干舌燥,看到好大儿还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顿时大骂道:“你以为你不说话,就能让朕改变主意?”
“你以为你不说话,朕就迁不了都了?”
“父皇!”朱高炽忽然开口。
随即他抬起头,看着朱棣的眼睛。
“定都金陵,是皇爷爷立国之时就定下的。”
“若是就此迁都,那我们要如何跟皇爷爷交代啊!”
“况且,我大明定都金陵已有数十年,天下人都习惯了金陵作为京师。”
“贸然改变,影响太过巨大。”
“毕竟,迁都,迁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还有人口等各方面的问题。”
“百姓故土难离,让他们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他们自然是不愿的。”
“另外,顺天本就是边境重镇,距离前线实在是太近了。”
“一旦发生意外,大明恐有亡国之危啊!”
“而金陵,位于大后方,战略纵深足够宽阔,沿途还有黄河长江这等天险。”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金陵都是最适合作为京师的。”
“父皇,儿臣句句发自肺腑,恳请父皇能够三思,不要迁都了。”
言罢,朱高炽重重叩首。
朱棣指着儿子,气的手指颤抖。
他为什么要迁都,还不是为了大明。
儿子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他呢?
臣子不理解,反对,他可以不在乎,但是儿子带头反对,让他很伤心。
如果媳妇儿还在的话,肯定能理解自己。
朱棣的心很累!
“滚,给我滚!”
“朕不想看到你。”
朱棣指着门口,怒吼。
“儿臣告退!”
朱高炽艰难的起身,就这样退出了御书房。
恰在此时,杨轩入宫来了。
看到朱高炽拖着具有肉感的身体,走出御书房。
便迎了上去。
“师叔。”
“我刚听见陛下好像在骂人,咋回事儿啊?”
“嗨,还